三十一、灭陈余音
一、关于陈后主隋朝灭陈之后,文帝并没有立即处死陈叔宝。而是多次接见他,还前后赏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并让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每当陈后主参加宴会时,隋文帝恐怕引起他的亡国之悲,就禁止在宴会上演奏吴地音乐。
有意思的是,陈叔宝并不难过,他只是不单单满足于跟三品官员站一块地方,他还想弄一个实在的官位。后来他通过一个看守上奏,表达了在隋朝做官的愿望。
什么叫厚颜无耻?看看陈叔宝吧。也许他以为,做一国之君,也许他不称职,但做个三品官员,他应该能够胜任吧。
文帝有点生气了,他背地里骂陈叔宝:“没心肝的家伙!”
监护官吏又上奏说:“陈叔宝经常喝得大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
文帝于是问道:“他每天喝多少酒?”
监护官吏回答说:“每天和他的子弟家人聚在一块,每次都能喝一石酒。”
文帝一听,这酒喝得也太多了吧,虽然眼下的大隋家大业大,也不在乎那几坛子酒,但是如此滥饮,恐怕对身体不好吧。于是文帝就吩咐手下人,减少对陈后主的白酒供应。陈叔宝喝酒不过瘾,嘴里不敢说,心里很不爽。
过了一阵子,文帝感到这样似乎挺不近人情的,于是又放开了对陈叔宝的酒量限制。从此,这个亡国之君又可以每天举杯畅饮一醉方休了。
是啊,对于文帝来说,一个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的陈叔宝,要比一个每天精神振奋头脑清醒的陈叔宝要好得多。当然,这是双赢:文帝少了麻烦,后主少了痛苦。
二、关于韦鼎韦鼎本是陈朝的散骑常侍,曾经作为陈朝使节出使北周。他第一次见到隋文帝,对他的相貌气度大为惊奇,于是就对隋文帝说:“您以后定会大贵,到那时则会四海一统,天下一家,十二年后,老夫将对你委质称臣。”
读到这个地方,你别忘了赵招、来和、王轨等一批人,他们都会看相,而且都看出了杨坚的“龙”象。我前面也写到了,在乱世中,会看相的比治世的时候要多得多。
这个韦鼎算不上忠臣,他太会见风使舵了。他看到隋文帝前途光明,就想着抛弃原先的主子,跟文帝拉关系,套近乎。当然,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使者不是想着怎么尽职尽责不辱使命,而是想着叛逃或者移民,那也说明他所服务的政权已经离心离德,完全丧失凝聚力了。
到了陈后主至德初年,韦鼎担任陈太府卿时,就把自己的田地和住宅全部卖掉。大匠卿毛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韦鼎回答说:“江南地区的王气已经完全丧失了,我和你都将会埋葬在长安。”
及至陈被平定后,隋文帝忽然想起了这档子事,于是就召韦鼎出来工作,授予他上仪同三司。
总得看起来,韦鼎不仅是个有才能的人,还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那句“十二年后,老夫将委质称臣”的说法,让人感觉他简直就是一个天才的预言家。
三、关于封禅灭陈之后,南北一统,文帝的功业也达到了顶峰。这时候,朝野上下有一些人,出于尊敬或者谄媚的心理,请求隋文帝举行封禅大典。
这里,笔者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封禅”是怎么回事。
“封禅”是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为万山之宗。由于那时受交通条件限制和信息闭塞等原因的影响,他们还不知道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更不知道还有喜马拉雅山这样的海拔超过8848米的高山,想当然地把泰山称为“天下第一山”。他们认为,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远古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有关于上古帝王举行封禅之礼的记载。但他写到的去泰山封禅的帝王,除了上古的贤君圣主,在舜、禹以后举行过封禅的只有两个人,即秦始皇和汉武帝。
封禅的奏章呈上来,文帝并没有飘飘然。他下诏说:“怎么能够因为我们派遣一位将军灭掉了一个小国,引起了内外远近的注意,便说现在已经天下太平。以朕的薄德去封禅泰山,拿虚言狂语去祭告上天,这不是朕所愿意听到的建议。从今以后,禁止任何人再提及封禅之事。”
自古以来,去泰山封禅的帝王也就是秦皇汉武少数的几个,其他的君主,往往碍于自己的功业无法与其相比,所以一般都不好意思去搞什么封禅大典。在这方面,文帝还算有自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