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不够沉稳,喜怒老行于色。不该说的话随便乱说,往好里说,这叫个性;往坏里说,这叫幼稚。比如在伐陈之际,他曾对高颎说:‘陈叔宝如果真被被平灭了,皇帝会不会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啊?”
平陈之后,他又急不可耐地要当内史令,又索要仆射等官职。一个将军,老想着做朝中大员,皇帝能放心吗?文帝就托高颎转告他说:“功臣是应当授以勋官的,但是不能干预朝政。”
显然,文帝把他收监,就是为了杀杀他的性子。
文帝对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常常看不起二人,说他们只配白吃饭(惟堪啖饭耳),能解释一下吗?”
贺若弼坚持己见,他说:高颎,是我的老相识了;杨素,是我的舅舅,我太了解这俩人,所以才这么说。”
贺若弼有点口无遮拦了,自然在朝中口碑也不好。所以犯事的时候,大家都恨不能一刀刮了他。只是文帝考虑到他的战功显赫,就网开一面,把他削职为民,其他的就不再追究了。
一年后,文帝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只是不再象以前那样信任他了。当然,面子还是给足了,每次宴会之时,文帝对他都是礼遇有加。贺若弼心里还是不平,写诗讽怨,文帝看了也没放在心上。
一次,突厥使者入朝,文帝让他射箭,突厥使者也不含糊,一发中的。
文帝一看,不能输给突厥人啊,就招贺若弼来跟他pk。贺若弼就利用这个机会向文帝表白道:如果我是忠心奉国,当一发而击中靶心。如其不然,发不中也。
言罢,开弓放箭,果然也是一发而中。文帝非常高兴,回头对突厥使者说:此人是上天赐给我的!
杨广后来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一次对贺若弼说:“我曾听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良将,但他们之间优劣如何?”
贺若弼回答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问:“依你看来,那么谁能称得上大将呢?”
贺若弼说:“希望殿下自己来选择。”
这还要选吗?贺若弼把三个名将贬了一通,剩下的不消说,就是他自己。
等到杨广继位后,因为他的自负傲慢,杨广对他也颇为疑忌。大业三年,从驾北巡,到达榆林。杨广当时要举行盛大宴会,邀请突厥启民可汗等人宴饮,就命人支起大帐。
这个大帐实在是太大了,里面可坐好几千人。
大家算算,几千人在一起猛吃猛喝一场,那得花掉多少银子啊!
贺若弼对杨广这样动用公款大吃大喝很不满意,认为这太奢侈了,就和高颎、宇文弼等私下议论这个事情。
我们知道,皇帝都是永远正确的,他怎么会有什么过失呢?他们几个人的谈论被人告发,于是这几个背后议论朝政的人都被逮捕。贺若弼因此被诛,时年六十四岁。
一代将星,黯然陨落。
贺若弼完全忘记了父亲的临终教诲,终于也死在了自己舌头上。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至于他和韩擒虎二人的是非功过,《隋书》上有一段话,在笔者看来,还算公允,现抄录于此:
夫天地未泰,圣哲启其机;疆埸尚梗,爪牙宣其力。周之方、邵,汉室韩、彭,代有其人,非一时也。自晋衰微,中原幅裂,区宇分隔,将三百年。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俶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馀地。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韩擒累世将家,威声动俗,敌国既破,名遂身全,幸也。广陵、甘棠,咸有武艺,骁雄胆略,并为当时所推,赳赳干城,难兄难弟矣。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