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英雄末路(4)
三十日清晨,李密派人给桃林县官传话:“我现在要奉诏回京,希望能把家人安排到你的县衙住几天。”
县官不辨真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李密挑选了几十名骁勇之士,一律男扮女装,冒充妻妾。他们一个个身着丽服,头戴面罩,把刀藏在裙子下,在李密的带领下,呼呼啦啦地进了县衙。然后忽然拔出刀剑,迅速占据了县衙。随即驱赶县里百姓,直奔南山而去。李密又派人骑马通报旧部将领、伊州刺史张善相,让他即刻派兵接应。
此时,镇守熊州的是右翊卫将军史万宝。这家伙比较害怕李密,他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李密是骁贼,又有王伯当辅助,现在起兵反叛,来者不善,我们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盛彦师却不以为然,他笑着说:“主公休要担心,给我几千兵马,必能斩此贼头。”
史万宝说:“足下有何妙计?”
盛彦师说:“恕在下保密,你等着瞧好就是了。”
盛彦师率军翻过熊耳山,占据山南要道,命令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的高处,士卒则埋伏在溪谷之中。盛彦师下令说:“注意隐蔽,等敌人过来一半,再一同攻击。”
有人问:“听说李密要去洛州,而您却进山设伏,这是为什么?”
彦师说:“李密声称去洛州,实际是想出人不意,经襄城投奔张善相。如果他们进了谷口,我们从后面追赶,山路险要,没办法施展力量,一人断后,万夫难行。现在我们抢先进谷,占据有利地形,来个瓮中捉鳖,肯定能捉住他们。”
盛彦师算得不错。
李密果然是用了声东击西的招数,过了陕州后,自以为行动诡秘,无人知晓。一路上并不着急,悠哉游哉,准备翻过熊耳从南面出山。
这恰恰在盛彦师的预料之中。
等李密的大队人马进入了伏击圈后,盛彦师果断下令攻击。他先把李密的部队拦腰斩断,然后分前后两部分进行围歼。李密部队顿成断蛇,首尾失去了联系,相互不能救援。时间不大,即被就地全歼,而李密和王伯当也在混战中丧命。盛彦师下令,砍掉二人的首级,送往长安请功。
李密含恨倒下了,历史的舞台上,从此消失了一个英雄的身影。
李密的人生落下了帷幕。我想在这里给他写一个评语。
李密是隋末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舞台的中心。在大讲“阶级”的年代,李密曾被定性为“野心家”、“阴谋家”和农民起义的叛徒。特别因为他杀害了瓦岗的首领翟让,而翟让是贫苦大众的代表,所以李密自然就成了一个历史的反派。其实,这是把历史简单化了,也把人物简单化了。笔者在“流血的内讧””一节交待过了,李密杀翟让其实也是逼不得已。翟让和李密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李密素有大志,他的奋斗目标不是做个有钱人,而是推翻隋朝,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而翟让只认钱财,他对于江山社稷之类毫无兴趣,他甚至都不想做官,而只想做他的无拘无束的山大王。所以后来的翟让已经不能把瓦岗的事业发扬光大了,或者说他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了,甚至于还成了瓦岗事业的障碍,所以李密杀掉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这看起来有点残忍,但这对李密来说,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当然,李密诛杀翟让,也让义军内部变得人心惶惶,以至于互相猜疑,从而大大影响了瓦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李密有做大事的志向,但是他的才能和他的志向却并不匹配。这个我们在他和隋朝政权的对峙中可以看出来,他缺少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做事犹豫,经不起失败,胜则骄矜,败则气馁,没有百折不挠的韧劲。这一点他远不如刘邦,也比不上同时代的李世民。他对于时局的判断不是那么准确,对战争的走向也不能很好地把握,经常地迷失和迷茫。他在用人方面也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不能虚心的听取部下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他在不该投降的时候投降了,又在不该叛变的时候叛变了,并最终导致了失败被诛的结局。
李密是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起义力量,最有可能一统天下,重整乾坤。而当时天下人也大多看好李密,而关于“杨氏当灭李氏当兴”的谶语,多数人也相信将会在李密的身上应验。而李密差点也就成功了,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说到底,李密终究不是社稷之主,我们前面分析过了,他的能力级别和性格缺陷注定了他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但无容置疑,李密在推翻反隋的大业中起到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