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华夏未来,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天下,则国雄于天下。。。。。。”
做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子尾。是开头要像凤凰一样的漂亮,间肚大能容,结尾如豹子甩尾,有力有声。李易这一通慷慨陈词,让许多人心情激荡。大家都没想到,一个他们印象只知道打打杀杀,赚钱为业的人,居然高屋建瓴,有这样远见卓识。
李易这篇演说,后来被《青年报》整理发表,题拟为《少年国说》。这可真让李易汗颜不已,自觉抄袭不易,随便都被人看出马脚,亏得梁启超不能跑这个时代,找自己要版权。
大会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叶坤台,郑重对大家宣布:“各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些消息:海市投资数十万两白银,首先建立十所大型小学,招聘适龄青少年入学。这十所学校,名称是岳麓学和岳麓小学。这是我们岳麓书院走出长沙,办的分校。这是岳麓书院的光荣!凡我岳麓书院弟子,都可报名前往海任教。普通教师月薪10两到30两白银,包食宿,欢迎大家会后踊跃报名。”
岳麓书院的弟子早知道了这个消息,情绪稳定。只是外地来观礼的人,有许多人不知道,开始骚动起来。有这好事?怎么全让你岳麓书院摊了?这个年头,书院毕业等于失业,朝廷断了报考公务员的路,待岗在家的,不知凡几。是有些家产的,也不愿意吃闲饭。
接着是高攀龙代表嘉宾讲话,他先盛赞岳麓书院数百年成斐然,接着对书院走出去办学表示了赞赏。最后宣布:“东林书院经与李易紧急协商,以后也将在海,陆续建立十所小学。”
这是前有车后有辙了。
东林书院和岳麓书院千年传承不能。可是东林书院正是大明最当红的书院,又地处繁华的大运河畔,学子可不岳麓书院少。
可岳麓书院先行一步,叶坤已经成为教育部长,自己虽然淡泊名利,还是心理有些芥蒂。
不过海这学校,必须办!
这第一打出了知名度,传播了自己门派的学问。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现在书院弟子业率真的太低,有了这个好机会,那些家境一般的人有了出路。当然还有第三,传播自己学派的学问,不用自己掏钱,这可是天掉馅饼的好事。
其他几个书院,也激动起来。山长们包围了李易,纷纷请问李易,能不能也支持他们在海开分院?虽然他们没有东林书院的气魄,不过派出弟子,到海建立一个或两个分院还是做得到的。
李易很愿意各个学校以自己名头办分校。虽然是自己花钱。可是这个时代,可不是骗子横行的时代。这是把信誉和名誉,看得很重的时代。
各个书院在海,势必形成竞争趋势,优胜劣汰,这应了那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学校真搞得不如别人,那可丢脸了。哪个学院敢不派精兵强将?
教育是一个费钱的工程,效益产出时间晚。不过李易深知:没有大量的读书识字的人才,没有教育先行,华联邦走不远。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何况他根本不穷呢。
于是李易表示:不论哪家学院,来海办学,一律欢迎!将来还欢迎大家到北方,到南方的海外九省办学!
李易有九省了?这些书生都很吃惊:大明才南七北六十三省啊。
不过数一数:安南三省,加台湾,这是四省。北方四省如果再加庆尚道,可不是九省?
虽然北方有三省正在征服,庆尚道还没征服,可李易的信誉卓著。安南不说灭灭了?庆尚道说要当然要了。
立刻有些人想到,李易少说了一个海市。
这海市,李易砸下的银子,远超一省。如今人口激增,也可抵一省。那是九省一市。
按李易这样疯狂的席卷天下的速度,短期是不是超过大明了呢?那么,大明和李易,谁算华正统呢?
这些人又有些迷惑了。不过这迷惑更坚定了押宝李易的决心。
高攀龙讲过话,坐在李易身边道:“李易啊,这一次,你这学办得太容易了。天下学子,真的要汇聚海了。这样规模的办学,自古未见。老夫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易道:“没有各位山长共襄盛举,只我李易,能做得了什么。我的希望是华民族,人人读书识字懂礼,成为可造之材。这路,还远着呢。”
高攀龙道:“这几天我看你编的教材,佩服得五体投地。教材看似简单,越琢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