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胡须。等鞋子穿好,老人就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走下桥去,既没有向张良道谢,也没有为之前的无礼道歉。张良看到老人这样的反应,心里觉得很奇怪。他帮了老人这么大的忙,老人却连个谢字都没有,而且整个事情的过程也让人觉得很不寻常。张良心里不由得产生了许多疑惑和好奇。张良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想知道这位老人究竟要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于是他便跟在老人后面,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走了大约一里多路,张良感觉老人好像察觉到了他的跟随,因为老人突然转身走了回来,与张良面对面相遇了。老人看着张良,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对张良说:
“小伙子,我看你是个可造之材!五天之后,天刚亮的时候,你再到这里来,我们再见面。”
张良一听这话,立刻意识到这位老人非同寻常,他一定有着不凡的来历。于是,他立刻恭敬地跪在地上,应承了老人的要求。老人看到张良如此恭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去了。张良见状,也没有再跟随,而是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他心中充满了对五天之后相见的期待,同时也对这位神秘的老人充满了好奇。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第五天。张良牢记与老人的约定,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急忙赶往约定的地点去等候老人。然而,当他到达时,却发现老人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而且脸上露出了生气的神色。老人责备张良说:
“小伙子,你与老人约会,理应提前到达以示尊重,为何到现在才来?你这次先回去吧,再过五天,记得要早点来见我!”
张良听了老人的责备,虽然心里有些委屈,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默默地回去了。又过了五天,张良这次更加小心谨慎,生怕再次迟到。他连觉都不敢多睡,一听到鸡鸣就急忙起身,匆匆赶往约定的地点。然而,当他到达时,却惊讶地发现老人又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老人再次责备他迟到,并约定五天后再相会。这几次的经历对张良来说,可谓是历经艰辛。他每次都满怀期待地前往,却每次都因为迟到而被责备,最后只能扫兴而归。但他也明白,这是老人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砺,只有经历了这些困难,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和决心。又过了五天,张良这次下定决心,为了不再迟到,他整夜都没有睡觉。黄昏刚过,天色还挂着月亮,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前往约定的地点。幸运的是,他到达时老人还没有来,于是他就站在一旁,瞪大眼睛,焦急而又期待地望着远方。没过多久,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来。当他看到张良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候,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说:
“小伙子,你如此虚心求教,真是难得!就应该这样!”
说着,老人从袖子里拿出一本书,递给了张良,并嘱咐道:
“你好好研读这本书,将来定能成为辅佐君王的杰出人物,成为王者的老师!”
张良接过书,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他正想再问些问题,老人却已经抢先一步,继续说道:
“记住,十年后,你将有机会辅佐一位明君,共同兴国安邦;而十三年后,如果你有机会到济北的谷城山下,看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留给你的信物了。”
老人说完那些话后,就转身离开了。那时天色已晚,夜幕深沉,虽然天空中挂着一轮淡淡的月亮,但光线还是太暗,张良看不清书上的字迹。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书抱在怀里,急匆匆地返回家中。到家后,张良稍微躺了一会儿,但心里始终惦记着那本书,想要快点儿阅读。不久,天就亮了。张良一骨碌从床上坐起,迫不及待地展开书卷开始阅读。他发现这本书分为三卷,每卷的卷首都写着“太公兵法”四个字,这让他既惊讶又高兴。张良知道太公就是古代的姜子牙,是一位精通各种战略战术的军事家,曾经是周文王的老师。虽然太公兵法名声在外,但张良之前从未有机会读过。这次老人把书传授给他,并让他诵读,张良猜想其中一定隐藏着高深的道理和玄机。于是,张良开始勤奋地阅读太公兵法,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他反复研读,用心琢磨,渐渐地,他对太公兵法三卷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了。古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张良因为反复阅读并深入研究了太公兵法,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对其中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他不仅能够温习旧知识,还能从中产生新的见解和策略。后来,他在为汉朝的兴起出谋划策时,所依赖的正是他对太公兵法融会贯通后的智慧。至于那位在桥上遇到的老人,也就是黄石公,他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有人甚至猜测他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