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承诺可以信赖,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甚至要付出十死一生的代价,对方也一定会被我们吸引而来。这三点,就是我所说的“三表”:用仁爱之心待人,欣赏他人的才能,以及坚守信用。接着,我再来谈谈“五饵”的策略。我们可以赠送给他们华丽的衣服和豪华的车马,以此来满足他们对外在物质的追求,让他们沉迷其中,这是“坏其目”;提供丰盛的美食和珍稀的佳肴,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这是“坏其口”;赠送音乐和美女,满足他们的听觉和情感需求,这是“坏其耳”;给予他们高大的房屋、宽敞的院落、堆满粮食的仓库以及众多的奴婢,满足他们对舒适生活的向往,这是“坏其腹”;对于那些前来投降的人,我们要亲自接见并款待他们,与他们共进美食,一起娱乐,以此来赢得他们的心,这是“坏其心”。这五点,就是我所说的“五饵”。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逐渐削弱匈奴的力量,让他们内部产生矛盾和分裂,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匈奴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策略性的建议,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贾谊在上书提出“三表五饵”的策略后,又主动请求担任负责外交事务的属国官吏,声称自己能够抓住单于的脖子,抽打中行说的脊背(意思是能够制服匈奴并教训中行说)。他说得天花乱坠,议论也非常惊人,但未免有些夸张。文帝担心他年轻气盛、浮夸不实,言行不一,因此把他的上书搁置起来,没有按照他的建议行事。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转眼间已经到了文帝在位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文帝亲自前往甘泉宫巡视,以了解外面的情况,并留下将军薄昭在京城守卫。薄昭在掌握了大权之后,处理事情变得非常独断专行。这时,文帝派遣了一位使臣前来,而这位使臣与薄昭有旧怨。没想到,薄昭竟然直接把这位来使给杀害了。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到了极点,觉得再也不能容忍薄昭的行为了,必须对他进行惩处。然而,文帝在处理这件事时,想起了贾谊之前上奏的《治安策》中提到的观点:如果公卿大臣犯了罪,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羞辱和拘禁,而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谢罪,这样才是对待大臣应有的礼遇。于是,文帝命令朝中的公卿大臣们前往薄昭家中,与他一起饮酒,实际上是去劝说他自行了断。薄昭坚决不肯自杀,文帝于是又让群臣都穿上丧服,一同前往薄昭家中哭祭,以此再次劝说他自杀。薄昭见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最终选择了服药自杀。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他擅自杀害了文帝派遣的使臣,确实应该受到惩处。只是文帝在事情发生之前没有做好预防,才使得薄昭犯下了这样的大罪。这件事与淮南王刘长的事情有些相似,都反映出了文帝在对待宗亲时的一些不足。这也说明了文帝虽然仁慈,但在处理一些原则性问题时却显得缺乏决断和果断,因此在面对宗亲时难免会感到遗憾。总的来说,这样的叙述和评价是公正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