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为何是沛县出刘邦
自从那天晚上,和刘邦从山坡上那个杨朱学派的基地逃出,刘信差不多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
一方面,他觉得,杨朱学派的有些观念,在这个时代虽然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但对现代人来说,却是很正常的想法。比如说,杨朱学派的反战思想、尊重个人权益的思想,等等。正因为这些想法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属于常识,所以那晚刘信才会回答得很自然。
但是,另一方面,刘信又对这个学派有些警惕甚至反感。毕竟,那晚他们都是以戴着巫师的面具装神弄鬼而出现的,对于这种装神弄鬼、神神秘秘的人或者组织,刘信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乃至反感抵触。
想不到,这个学派的人现在又突然出现了。更想不到,吕文,刘邦的岳父,一家人都和杨朱学派有关。那么,吕文也是杨朱学派的门徒吗?吕雉也是杨朱学派的门徒吗?
杨朱学派在广义上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后来,吕雉当政,推行的就是黄老之治,崇尚道家思想,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杨朱学派的影响?
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对于这些问题,刘信暂时都想不出答案。
面对吕文看似平和、其实却有些咄咄逼人的询问,刘信的表情还是不卑不亢,十分冷静,微笑道:“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我虽然没读什么书,但还是知道一些杨子之说的。”
吕文追问道:“那你如何看待杨子之说?”
刘信反守为攻,微笑道:“请老先生指点!”
眼前这个少年的老成持重,显然有些超乎吕文的预料。这使得他眼中对刘信的欣赏之意,又多了几分,道:“昔年杨子也曾经来到沛县,向老子求学问道,老子称许他是可教之人,实是以他为道家传承。杨子之学,尽得老子之学的精髓,博大精深,顺天应民。可惜,当今皇帝崇尚法家,一味严刑酷法,与杨子之道背道而驰,岂能长久!”
说到这里,有点攻击朝廷、造反不敬的嫌疑了,吕文立即话题一转,道:“这沛县既是老子之所爱,又是杨子得道之所在,那是真正的人文荟萃的宝地啊!这样的地方,是一定会蕴育出了不起的人才的!我看将来能够在全天下大行其道的人,必定会出自沛县!”
这老头子,还真有几分未卜先知的能力啊!
从他的话里,刘信突然也更加明悟了:为什么沛县会出刘邦,会出萧何、曹参、周勃等那么多大人物!
为什么明明看上去不学无术、庸俗浅薄的刘邦,后来却显得那么英明睿智,能够让那么多杰出人士心悦诚服!
这是因为,此时的沛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这里,是老子隐居的所在,是孔子、杨朱都来问道的所在,因此原本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的传承。所以,在这个地方长大的刘邦,本身就会自然地受到道家文化的熏陶。
而后,刘邦又读了一段时间的儒家经典《尚书》,对儒家思想自然也会有所了解;作为秦朝的亭长,要执行秦朝的法令,对法家的思想自然也不会很陌生。
所以,表面上“好酒及色”、为人很不正经的刘邦,其实却有着很复杂的思想,对儒、法、道的治国理政智慧,都有所了解。
那么,杨朱之学呢?刘邦是否也受到了杨朱学派思想的熏陶?
如果,吕文真的是杨朱学派门徒,吕雉实际上也是信奉杨朱学派的,那么刘邦就必定深受影响。而实际上,即使没有吕文、吕雉的影响,由于杨朱学派一些离经叛道的观念,本身就符合刘邦作为社会混混不循常规、自由不羁的理念,因此,刘邦的所作所为,也可能与杨朱学派的观点契合。
这,就是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看似普通、平凡的刘邦,能够迅速崛起、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是沛县这个地方、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能够诞生刘邦的原因。
刘信的心中思绪联翩,不过,外表上还是在认真地恭听吕文说话。与他同车的吕雉的二哥吕释之,虽然看上去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但也一直闭着嘴,认真地听父亲说话。
对此,吕文很是满意,还想继续高谈阔论,前方,却是已经到了沛县城。
刘信向吕文道别,吕文很是欣赏这个态度冷静沉稳的少年,主动道:“小老儿姓吕,这次来沛县,可能就会长期住下去,说不定今后还会与小伙子你经常碰到,可否请问贵姓大名?”
吕文主动说自己姓吕,刘信至此确认,他就是吕雉的父亲。眼前的这一家子,就是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