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此刻,凡是曾在各自部落担任过头领的兄弟,速来此处会合,共商队伍编制之事。”
消息传开,不一会儿,便有四十多位曾经的头领纷至沓来。杨震天逐一聆听他们讲述往昔的带兵经历与战斗心得,随后依据众人的才能与经验,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各位兄弟,我等这两万人将编为二十个方队,每队一千人。曾统御千人以上队伍者,出任大头领;尚无此等经验者,也莫要气馁,先担任副头领,辅佐大头领治理队伍,大家齐心协力,提升我军战力。”
众人对这一安排心悦诚服,很快,二十个方队的正副头领便各就各位。这些头领迅速进入状态,彼此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有的分享部落作战时的奇谋妙计,有的探讨训练士兵的有效方法,场面热烈而有序。
先锋队依计而行,迅速展开行动。一队的
800
名战士手持新缴获的精良武器,小心翼翼地深入山林搜寻猎物。他们凭借着战斗中积累的经验,如今使用武器越发娴熟,弓箭命中率节节攀升,长矛刺杀愈发精准凌厉,不多时,便满载而归。二队的战士们则如铁塔般屹立四周,严密警戒,他们目光如炬,时刻留意着周边的动静,手中长刀紧握,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便会如猎豹般迅速出击,应对危机。
与此同时,杨震天精心谋划着队伍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他深知部落战士与石头的渊源,扔石头在过往战斗中作用显着。于是,他决意挑选出所有扔石头技艺精湛、力气过人的战士,组建一支独立的方队,编号为第二十一方队,并亲自指挥。
经仔细甄别,发现队伍中擅长扔石头且精准度较高的战士约有
2500
人,从中精选出
2000
人,组成了这支独特的方队。他们的日常训练专注于扔石头,不断锤炼技巧,提升准头和力量,力求在战场上成为令敌人胆寒的远程打击力量。
在整编之际,杨震天留意到新加入的成员中,不少人赤手空拳,缺乏基本的武器装备。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果断下令:“第二十一方队中持有石斧、石刀的战士,将武器转交给那些尚无装备的兄弟。尔等专注于扔石头,待石雨齐发,击伤敌人后,便迅速后撤。后续的近战交锋,自有持刀斧的兄弟冲锋陷阵。你们的任务,便是利用石头打乱敌人阵脚,为我军创造战机。”
这一举措,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武器资源,使更多战士具备了战斗能力,又进一步强化了第二十一方队的专业性与独特性,为远征军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战术布局,巧妙地弥补了武器不足的问题。
对于其他二十个方队,在原有正副头领的带领下,持续强化常规战斗训练。战士们刻苦研习近战技巧,不断磨合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努力熟练掌握新缴获的各类武器,提升自身的战斗素养。他们与第二十一方队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一支完整而强大的远征军战斗体系。
在后续的日常狩猎以及遭遇小规模倭寇骚扰的战斗中,远征军开始尝试运用这种全新的组织架构和战术形式。当与敌人狭路相逢时,第二十一方队的战士们迅速弯下腰,捡起早已备好的石头,手臂奋力一挥,密集的石雨如疾风骤雨般飞向倭寇。石头带着呼啸的风声,精准地砸向敌人,瞬间令敌人阵脚大乱,为其他方队的近战冲锋创造了绝佳的契机。
而其他二十个方队则趁着敌人被石雨困扰的当口,在激昂的呐喊声中,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逼近敌人。战士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长刀闪耀寒光,长矛刺向敌阵,棍棒虎虎生风,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他们紧密配合,相互掩护,充分发挥出各自武器的优势,将敌人逐步逼入绝境。
通过不断地实战演练与摸索,远征军逐渐熟练掌握了这种新战术,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们深知,唯有在战争中持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灵活调整战略战术,充分发挥每一位战士的特长与优势,才能在抗击倭寇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最终达成为部落报仇雪恨、守护家园安宁的神圣使命。
随着队伍的日益壮大和战术的日臻成熟,远征军全体将士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战斗,他们秣马厉兵,枕戈待旦,只待倭寇再度现身,便以排山倒海之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用热血和生命扞卫部落的尊严与和平,续写属于他们的壮丽史诗。
第八章:穿越之魂,新的征程
战场上,硝烟似一层阴霾,久久未曾散去,刺鼻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血腥的味道,令人作呕。伤员们此起彼伏的痛苦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