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境边疆到皇宫,路途漫漫,犹如天堑,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至少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抵达。东旭将军自从战胜冥国将领后,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了,全然不知危机已如鬼魅般悄然降临到他的身边。
他手中紧握着一份密信,犹如捧着一颗稀世珍宝。在读完信后,东旭大将军的神情突然变得无比温柔,仿佛那封信是他生命中的全部。他小心翼翼地将密信捂在胸口,喃喃自语道:“鹃儿,我终于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父亲的爵位,还能回来娶你,你一定要等着我,娟儿。”
“还有多久才能到金都?!”东旭心急如焚,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询问着进军队伍。这几天的赶路,已经让他对金都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夜不能寐。
“启禀将军,还有三日便可抵达金都。”身边护卫的小兵如释重负地回复道,“听说再过几日国丧期结束,陛下要为将军接风洗尘,到时候一定是一场盛大的宴会。”
“好,那就好。传我军令,军队今日午时务必抵达怒城。”东旭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队伍中回荡。
“是!”小兵得到将军的指令后,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前方,将命令传达给正在急步行军的士兵们。
金都皇宫内外,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一届天子司马豪端坐于龙椅之上,与几位重要大臣共商军机大事。其中,赵祁作为世家代表,也位列朝堂。刑部、吏部、户部、工部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犹如众星捧月般相聚于朝堂之上。
“陛下,老臣以为,今国泰民安,犹如繁花似锦之景,唯有取国安之名,方能彰显陛下您治国有方、为国为民之明君本色呀。”吏部尚书率先发话,他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籍中觅得一词,本以为能如锦上添花般讨得皇帝陛下欢心,却未曾料到陛下并不满意,反而如投石入水般,引得满朝文武的反对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陛下,微臣以为此词欠妥,陛下乃是金国安定黎民百姓之明君,亦当是引领金国走向更加昌盛之盛世的圣主,臣以为年号应定为隆昌,方显陛下之圣明。”户部尚书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向着各位大臣陈述自己的观点。
“哼哼、小了,格局小了。”代理丞相丁鸿上前一步,其气势如长虹贯日,对着朝堂的文武百官慷慨陈词:“当今圣上乃是千古一遇之明君,犹如皓月当空,岂能是我等如蜉蝣般渺小之人肆意评论的天子。尔等草芥之辈,学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不如速速回家归隐,以免贻笑大方!!”
“以老臣之见,年号之事,犹如泰山之重,非陛下亲自定夺不可,方能彰显陛下之天威,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啊!!”代理丞相丁鸿上来就如献宝般吹了一通彩虹屁,让端坐于龙椅上的皇帝都如坐针毡,倍感尴尬。更何况这事情尚未解决,便如烫手山芋般丢给皇帝,更令陛下脸色如乌云密布般凝重。
下面几位臣子皆被这代理丞相的神来之笔惊得目瞪口呆,如木头人般纷纷后退几步,将这烫手山芋扔给皇帝陛下亲自定夺。皇帝陛下从龙椅上踱步而下,在几位大臣之间来回徘徊数次,只觉得各位老臣所言皆有理有据,自己着实难以定夺。
他又瞧了瞧几位重臣,一个个皆白发如银,老态龙钟,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怜悯之情,实在不忍责罚这几位老臣。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嘴里喃喃自语道:“国安、隆昌虽好,但毫无特色。先帝国号文嘉,取文治有成,嘉兴和睦之意。朕所需之功绩,必当效仿父皇,再创金国辉煌……”想到此处,皇帝如醍醐灌顶,继续说道:“若要取特殊意义,那朕更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
正当皇帝犹豫不决之时,他突然瞥了一眼身边的御林军总管赵祁,赵祁瞬间心领神会,深知陛下心中已有计较,只是此刻还缺一个人给陛下递一个台阶。
“陛下,微臣以为陛下文治之功已然登峰造极,尚武方面稍有欠缺,不如独辟蹊径,开创先例,以武为年号,如何?!”
“万万不可啊!”赵祁的话音未落,就有一位老臣如同被惊扰的弹簧一般,“嗖”地跳了出来,他满脸怒容,义正言辞地提出强烈反对意见,“先帝七任皆以文治国,年号皆围绕着文而定。若以武为年号,岂不是违背祖宗遗训,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万万不可啊!!”
“赵统领这是安的何心,难道是要将陛下推入……”礼部尚书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陛下的一声怒喝打断。
“够了!!诸位爱卿皆是我大金之栋梁,切不可因为这些琐事而伤了和气。”陛下的天威如同雷霆万钧,将文臣们都震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