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莫大的侮辱,更是故意污蔑文官清白,他要以死明志。
要让天下人看看读书人的风骨,岂是武人随便就能折辱的。
这份遗书,彻底引发了整个朝堂的舆论,帝都的文官空前团结,纷纷联名上书不说,还自发到承天殿跪求帝君,严惩李如璋。
这其中,反对李如璋呼声最为激烈的便是以户部尚书为首的一众户部官员,作为户部堂官,自己治下所属官员含冤而死,他必定要替下属讨一个公道。
诸多文官表示,李如璋没来帝都之前,帝都一直安乐太平,就是因为李如璋来了之后,才将这些事带来的,如今将整个帝都搞得乌烟瘴气不说,还有官员被活活逼死,简直耸人听闻,若不将李如璋斩首,帝都难以太平。
在这些文官口中,李如璋已经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之徒。
就目前看来,如今的事态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治下官吏身死的原因,更多的便是积怨已久的文武集团的矛盾彻底爆发。
尽管右相一开始是支持严查此案的,可事到如今,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一面好生安抚这些文官,一面上书帝君下旨让李如璋暂停查案。
正所谓众怒难犯,帝君面对众多官员的团结一致,也不得不选择让步,只能下旨让李如璋停止办案。
但是,整个文官集团,并不买账,他们的呼声高涨,一定要帝君将李如璋下狱,然后问斩,否则人心难安。
声称武将今天敢逼死文官,明天便敢操弄权柄,干涉朝政,所以,绝不能轻饶李如璋,若是轻饶,那便是助长武人气焰。
反正话里话外,就是要让李如璋死,其实,文官本就不愿意看到武将起势,如今抓到机会,若不落井下石,又更待何时?
帝君此刻也很为难,本想借李如璋之手,树立权威,哪知道竟然出现这种事情。
没办法,最终,帝君真的将李如璋问罪下狱,李如璋不可谓不冤。
两个孩子被李如璋安置在范瑶月那边,为此没少挨老鸨的白眼。
老鸨声称范瑶月才刚开始赚钱,便弄来两个拖油瓶,之前李如璋还未出事,老鸨也最多背后嘀咕几句。
之前老鸨这样说,范瑶月还可以装作不知道,如今李如璋被下狱,她又变得没有依靠,老鸨也趁机步步紧逼,声称要么范瑶月将孩子送走再好好赚钱,要么她非得将那两个孩子卖了。
今天一早,老鸨便又来催促,说是有个大户看上了范瑶月,让她考虑一下,到人家家里做妾。
范瑶月勉力答应,待老鸨走后,便再也忍不住,躲到锦被之中,嚎啕大哭。
在嵩朝,别以为做了妾,便能享尽荣华富贵,那便大错特错。
实际上的做妾,几乎和在青楼没什么两样,在青楼最少老鸨还会因为在这些姑娘身上花了银钱,多少会权衡利弊。
反而哪些做妾的女人,嫁到人家家里,毫无地位可言不说,还有可能因为某天被家主因为某些利益关系将再度将她们卖掉或是送生,
虽然这些如同牲口一般没有尊严,但是相比被家中主母所妒忌,也还算是比较能接受。
唯独被家中大妇所妒,才是最可怕的,一旦遭到妒忌,往往主母会想尽一切办法,置她们于死地,因此惨死的小妾比比皆是。
范瑶月想到这些,心如死灰,为何自己的命这么苦?
刚刚看到希望,又瞬间破灭……
李如璋已经被下狱三天了,除了一开始自家亲卫和顾延武前来探视之外,
来探视最多的,反而是文官,当然,说探视好像也不太合适,更准确来说是羞辱。
绝大部分文官都是特意来羞辱李如璋的,李如璋无心和他们计较,
他从进来到现在,只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吩咐亲卫赶紧回光州报信,向自家大哥求救。
第二件事,便是等……
他在等帝君的心意,这直接关系到他的死活,
李如璋不认为帝君会将一个打了胜仗,来京述职的功臣就这样砍了,除非帝君此生想被北虏一直压着,
但是,他又不敢完全相信帝君,万一对方真的昏聩至此呢?
所以,等待让李如璋很是焦虑。
帝君这边,面对百官哭谏,也有些无可奈何,李如璋他没有充足的理由杀,也确实不想杀,可此次文官太过团结,也让帝君头疼不已,如今百官都在大殿外面跪着,难道帝君真就视而不见?
当初太祖便说了,要与士大夫共天下,如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