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剧本库布里克设定的剧本上来就被斯皮尔伯格咔嚓掉了一半。
本来机器舞男Joe和david一样。
都是一个同等地位的主角。
却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主题就丢了一半。
所以他有两个选择。
一个就是把“乔”的地位提升上来。
另一个就是拍第二部讲述“乔”这个舞男的故事。
正好他前世因为梦想做个大明星。
所以查阅过很多资料。
其中就有这部电影的原版剧本资料。
吕中林一边想着,一边动手改编了起来。
不过第二部他就不会执导了。
谁家大导演会拍续集。
正好华纳给他派遣了两个副导演保罗和戴维。
到时候就让他俩去拍。
翌日。
他通知国内安排的演员和乐队也到位了。
他把公司的导演宁昊、常真这些人都拉过来了。
还有邓朝、黄小明、孙耀巍、刘叶和段意宏这五人。
虽然后两者都是国际影帝了。
但他们在西方的知名度却不高。
正好多露露脸。
三天后。
吕中林把国内的开机仪式也搬到了梅丽卡。
不过这次拜的是耶稣。
甭管他自己信不信。
就问耶稣灵不灵。
不灵下次就不拜他。
直接拜肯尼迪。
这个肯定灵。
人家都能为唐国核弹事业献祭了自己。
难不成还不能保他平平安安拍完一部电影?
吕中林还给现场的演员和记者都发了开工红包。
随后影片在位于加州的华纳公司制片厂16号摄影棚开机。
这个时候整个摄制组的保密协议就开始生效了。
《人工智能》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要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再厉害的记者也不可能从这里打探到有关剧情或拍摄的任何细节。
当然这就是一个欲擒故纵的噱头。
只是为了宣传需要。
吕中林也正式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好莱屋大片。
整个拍摄过程中。
他从国内带来的摄制团队可谓是全程打酱油。
也不对。
还充当了“嘶嘶”声的气氛组。
宛若一群贪吃蛇见到了可口美味的食品。
吕中林把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应用得出神入化。
因为有着工业光魔先进的“实时3d电脑游戏引擎”系统。
所以事先就在电脑中制作好了部分影片中的场景。
他可以随时根据拍摄需要选择合适的背景并加入特殊效果。
还有崭新的“on-Set Visualization”技术还可以实时地在拍摄时将演员和背景合成起来。
并把合成的结果显示到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