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晨曦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落在宫殿群上。琉璃瓦片层层叠叠,在晨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远处的青山如同水墨画般若隐若现。
林云站在宫门外的石阶上,抬头望着这座他亲眼见证建成的宫殿。高大的朱红色宫墙向两侧延伸,雕龙画凤的门楣上还残留着清晨的露珠。守门的禁军笔直站立,手中的长戟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素色的布衣,那是他一贯的打扮。腰间的玉佩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回想起昨夜与刘邦的长谈,他已经下定决心。
“陛下,臣告退。”林云转身,深深躬身行礼。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与宫墙的阴影交织在一起。
刚转身没走几步,身后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皮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晰的回响。禁军们齐刷刷地跪下,山呼“陛下”。
“林兄且慢!”刘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快步追出,锦袍飘动,额前的玉冠在晨光中闪耀。几名侍卫想要跟上,却被他不耐烦地挥手制止。
林云转过身,再次俯身行礼:“陛下。”衣袖轻拂过地面,带起一缕晨露的水汽。
刘邦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伸手拉起林云的手臂。他的手掌粗糙有力,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望着林云的眼神中,满是不舍与真诚:“你真的决定要走了?朝中还有许多事需要你来主持。”他的声音略带沙哑,仿佛昨夜的长谈让他疲惫不堪。
“陛下,一个成熟的王朝不该依赖某个人,而是要靠完善的制度来运转。”林云轻声说道,“这些年来,您已经建立起了朝廷制度,培养了众多贤才,不需要我了。”
刘邦紧握着他的手不放,示意身旁的侍从抬上来几个沉重的箱子:“这些金银珠宝,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必须收下。”
箱子打开,阳光下金银珠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林云却微笑着后退一步:“陛下,臣此去只想过平淡生活,这些金银珠宝对臣来说反是累赘。不如留给朝廷,用于赈济灾民。”
“你这人,还是这么固执。”刘邦无奈地摇头,“那至少带些生活必需品吧。”
林云蹲下身,仔细查看堆放在地上的箱子。金银珠宝在阳光下闪烁夺目,他却只是轻轻掀开箱盖,从最底层翻找出三件用麻线细密缝制的粗布衣裳。这些衣裳虽不华贵,但料子结实耐磨,正适合山居生活。
他又从另一个箱子中取出一方青石砚台,手指轻抚过砚台表面细腻的纹路。一支上等狼毫,毫尖饱满有力;一摞雪白的宣纸,纸面光洁如镜;还有一锭乌黑发亮的松烟墨,散发着淡淡的松香。
最后,他将目光投向装满工具的箱子。那把开刃锋利的斧头,斧刃在阳光下泛着寒光;大小不一的锯子,锯齿整齐锋利;还有几把做工精良的凿子和刨子,都是上好的铁器。他小心地将这些工具装入布囊,系在腰间。
刘邦立在宫门前,看着林云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笼罩的街道尽头。他的目光中带着不舍,久久伫立不动。
山间的露水打湿了林云的衣襟,他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走停停。每到一处,他都会停下来观察地形,用脚步丈量距离,仔细记下水源和地势。三天后,他在一处山坳前停下。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流过,溪水清冽见底,岸边杨柳轻拂水面。
林云放下行囊,取出一根长绳,在地上仔细丈量。他先用斧头清理杂草荆棘,平整出一片空地。接着砍伐十几根碗口粗的松木,剥去粗糙的树皮,用刨子将表面打磨光滑。他挖出深深的地坑,将木桩一根根打入地下,用绳子校准,搭建起房屋的主体框架。
他砍来大量细竹,劈成竹条,编织成结实的竹墙。又和了厚厚的黄泥,一层层抹在竹墙上,待泥浆晾干后,墙体坚实如石。
三间木屋的轮廓渐渐清晰:正屋宽敞明亮,是起居的主要场所;东侧的书房窗户朝向晨光;西侧的厨房临近溪水,取水方便。他在屋顶铺上三层茅草,下层紧密,上层疏松,既防雨水又通风透气。门窗都用松木精心打造,推拉灵活,还雕刻了简单的纹饰。
待到春暖花开时节,林云选在屋前向阳处辟出一片菜园。他用锄头将荒地翻整,捡出石块杂草,做出一垄垄整齐的土畦。他种下白菜、萝卜、豆角的种子,又在园子四周挖坑栽下桃树苗。他从溪边引一道小渠入园,灌溉方便省力。
溪水潺潺流过,林云赤着脚站在浅滩处,手持一张细密的竹篾编织的鱼篓。他专注地观察着水流的方向,等待鱼群游过。每当发现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