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迅速将鱼篓探入水中,动作轻快而准确。傍晚时分,篓中已有十几条肥美的鲤鱼。
他将鱼洗净,剖开腹部,用盐细细腌制。然后搭起竹架,将鱼一条条挂在上面,让夏日的阳光将其晒干。咸鱼的香气随着微风在院子里飘散。
秋日的山野里,果实累累。林云背着竹篓,采摘着色泽饱满的山果。酸甜的山楂、紫黑的野葡萄、金黄的枣子,很快就装满了整个竹篓。回到木屋后,他将果实洗净,放入陶缸中,加入清水和糯米,密封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果香与米香在缸中交融,逐渐发酵成醇厚的果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寒冬时节,林云在火炉上熬着一锅热汤。炉火将整间屋子烤得暖融融的,他坐在案前,借着油灯昏黄的光芒,用狼毫蘸墨,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书写。从军旅生涯到朝堂往事,从战场厮杀到治国安邦,点点滴滴都被他详细记录下来。
一个春日的清晨,露水还未散尽,三个身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站在林云的院门外。他们身上的布衣虽然洗得发白,却很整洁,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破旧的布囊,神情拘谨而期待。为首的是个高个子青年,约莫二十三四岁,浓眉大眼,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封用黄纸包裹的推荐信。
林云正弯腰在菜园里拔着新长出的杂草。听到院门外的动静,他抬头望去,见三人正向他深深作揖,连忙起身拍去手上的泥土。
“老先生,我们是从洛阳来的。这是恩师的推荐信。”高个子青年双手奉上信件,声音略显紧张。
林云接过信件,认出是故交的笔迹,不禁露出微笑。他将三人迎进正屋,示意他们在檀木圆桌旁坐下。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
他从架子上取下一套青瓷茶具,这是他离开长安时带来的少数物件之一。茶具上青色釉面莹润,茶盏口沿处有一圈细密的开片纹。他先用温水将茶具温热,然后取出一罐新采的明前茶,用山泉水冲泡。
茶香袅袅升起,在阳光照射下,水汽中仿佛有细小的尘埃在跳动。三个年轻人正襟危坐,不敢妄动,目光却忍不住追随着林云沏茶的每个动作。
林云将茶盏分别放在三人面前,自己也斟了一杯。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茶汤上,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晕。他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他们眼中的渴望与求知欲,让他想起了当年在军中读书的自己。
待茶水微凉,林云轻抿一口,茶水清冽甘甜。他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三张期待的脸庞,缓缓开口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天下的统一,说来话长。那就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说起……”
林云端坐在木桌前,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的远山。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味:“那是在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军对峙。秦军筑起营垒,连绵数十里。项羽下令士兵每人带着三天的干粮,趟过泾水,砍下树枝当柴薪,烧毁秦军的营垒……”
他详细描述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秦军的阵型、楚军的战术、将领们的决策。年轻人们听得入神,仿佛亲临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快速记录着要点。
“在彭城之战中,”林云的声音略带沉重,“刘邦率军与项羽正面交锋。那天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项羽的骑兵如同闪电般冲入汉军阵中,七十余名贴身护卫几乎全部阵亡……”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木架前,从最上层取下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露出里面厚厚的竹简。这些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每一卷都记载着他亲历的重大战役和朝廷政事。
“这些记录包含了很多细节,”林云将竹简递给为首的年轻人,“比如张良献计杀项羽时用的是怎样的香料,韩信背水一战时具体如何排兵布阵,萧何治理关中的税收制度如何建立……”
年轻人双手接过竹简,手指微微颤抖。他们都知道,这些竹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个王朝更替的第一手见证。
“我建议你们先读完关于陈平用计破釜沉舟的那一卷,”林云指着最上面的竹简说道,“那里面详细记载了他如何在一个月内策反了楚国的大将军龙且。”
临别时,阳光已经西斜。林云站在门前,看着年轻人们小心地将竹简装入布囊,背在身上。他们向林云深深鞠躬,转身沿着山路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云的脸上,他望着远处起伏的群山,嘴角露出欣慰的微笑。那些尘封的记忆,那些惊心动魄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