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兄长,今亮效力于大汉,您又在江东效力,而公休却效力于曹魏,兄长可知现在有些坊间传闻,是如何看待我诸葛氏的?”
公休,名诸葛诞,此人如今在魏国为官,官至御史中丞。
虽与诸葛瑾、诸葛亮同样出自琅琊诸葛氏,诸葛诞此人却不与瑾、亮、均同出一脉,诸葛诞乃是瑾、亮之堂弟。
诸葛瑾抬起头,不解道:“坊间传闻?如何言语?”
诸葛亮微微顿了顿,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
“兄长,如今坊间有传闻说,我诸葛氏一门分侍三主,为了家族永盛,在这乱世之中三方下注,分投不同政权,无论最终谁赢了,这天下归于哪一方,诸葛家都可保家族荣华于不败……”
,!
“更有人拿诸葛家与司马家做对比,说司马家倾尽家族之力,辅佐曹魏,乃忠义世家,而我诸葛家,为投机世家,为了家族之利,三方下注,为人不齿……”
“荒唐,此等言论简直荒唐!怎可如此污蔑我诸葛氏?”诸葛瑾闻言,面带厉色喝道。
“昔年我为了躲避战乱,南下江东,才与二弟三弟失散,后经人引荐,得以效忠孙氏!”
“二弟三弟乃是在咱们父母亡故以后,方才跟着叔父流落荆州,隐居十年,机缘巧合下效忠刘皇叔。”
“至于公休,与我等三人不同一脉,一直身处琅琊郡,从未离开,曹操统一北方后,公休才出仕曹魏……”
“此间种种,皆是时也命也!命运弄人,效忠于谁,根本由不得我们兄弟几人,何来三方下注的说法?简直荒谬!”
身为这一脉的大哥,诸葛瑾万万没有想到坊间竟有人这般诋毁诸葛家,士可忍孰不可忍!
诸葛均在一旁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此前我等皆是顺应时势,各凭本心而抉择,怎料世人竟恶意揣测。”
“但这流言蜚语却如芒在背,如今大哥若能加入蜀汉,助陛下成就大业,待天下一统之日,方能还我诸葛家一个清白,让世人知晓我诸葛氏的忠义之心。”
诸葛亮沉声说道:
“兄长,这乱世之中,人心惶惶,流言易起难消,世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如何,他们并不在乎……”
“我等如今地位,虽不惧流言,但家族之名关系重大,今后局势不管如何,但若有后继之君对我诸葛家此等行径不满,数百年以后再拿出来翻说,我诸葛家可就真臭名扬后世了……”
“陛下说过一句话,亮深以为然: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秤,一千斤都顶不住。”
“兄长若来,不仅可解家族声誉之危,更能凭借您的才华和威望,在这兴复汉室的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诸葛瑾面露难色,长叹一声:
“二弟,三弟,你们说的我都明白,可我在东吴多年,深受主公信任,我若此时背主,怎对得起主公的知遇之恩……况且我一家老小皆在江东,我不能不顾他们的安危啊。”
闻言,诸葛亮眼眸中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道:
“兄长,陛下已表明态度,愿以吴将朱然换回兄长家眷,若孙权仍有疑虑,还可加上南郡的五千江东俘虏兵,五千江东子弟换取兄长一家老小,孙权断无拒绝之理!”
“如此一来,兄长家眷的安全便可得到保障,至于孙权的恩情,兄长可修书一封,坦诚相告,表明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实乃不慎战败,今已无归路。”
见诸葛瑾闻言不语,诸葛均这个弟弟又助攻道:
“大哥,二哥说得对,况且东吴已失荆州,未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而我大汉这两年蒸蒸日上,如今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您就当为了诸葛家的声誉,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降了陛下吧!”
言罢,诸葛亮又深深作揖道:
“亮,恳请兄长为诸葛氏一族多做考虑,为了这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黎民多做考量!”
诸葛瑾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内心的挣扎愈发激烈。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东吴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憧憬着若加入大汉,诸葛家一门三杰效忠汉室,携手共创太平盛世的景象。
诸葛亮与诸葛均不再言语,他俩选择让自己的大哥安静的做出抉择。
许久之后,诸葛瑾终于停下脚步,看着二人,缓缓说道:
“二弟,三弟,汝二人所言我已深思熟虑,此间利害关系,我已然明晰,虽我对东吴仍有诸多不舍,但为了诸葛家族的声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