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礼贵民,但我偏偏觉得,可改弱民之法。”
“哦?”
韩非疑惑问道:“孟子曰: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孔子又言,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儒家所言,君非君,臣非臣,臣可不事庸君,君不可不用忠臣,此举于君而言,非利也。”
“难道不是贵民吗?”
先秦时期的儒家,主张君臣合作,双方共同遵循道德约束治国。
那么,君臣伦理是从什么时候被错误解读的呢?
......
汉朝,董仲舒大胆的将儒家君臣关系解读为“天子为天,臣子为地,天比地高”,从此拔高了天子的地位。
又将“忠义大于立场”的为臣三观融入,其中,将不忠分为三个等级“大逆不道、不道、为礼不敬”,立法将投敌叛国的罪名,连坐三族。
这种举措,深得汉武帝之心,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到了唐朝,由于司马家当街砍死皇帝的行为,太过炸裂,加上隋朝灭亡的警示,让唐帝皇认识到,削弱门阀统治的必要性。
纵观唐朝多任皇帝,毕生都在与五姓七望等门阀集团做斗争。
为了再次强化忠君思想,于是结合唐朝尚武的社会风气,大力宣扬“士为知己者死”的口号。
言外之意,皇帝欣赏你才让你做官,是你的人生知己,你是不是应该为了皇帝抛头颅,洒热血?
类似关羽这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得到官方拔高。
不过,这些铺垫,最终被唐玄宗一手打破。
......
宋朝皇帝,必须先给黄巢、朱温磕个头,士族门阀基本被他们一手摧毁。
朱熹等人,大幅度修改儒家学说,提出“程朱理学”,推广“三纲五常”,主张“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从此上朝大臣只能站着,不能坐!
坏了,一下子就从君主的合伙人,变成卑微的儿子。
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腐朽愚忠思想,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
最后到了明朝,再次强化宋朝的“君臣父子”理念,废除相权,从此朝堂成为皇帝的一言堂,中央集权再度膨胀。
至于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只有奴才,没有人才,你连当好大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做一条忠心的狗。
.......
李斯淡然笑道:“如果,百官受律法管制呢?”
韩非皱眉:“李君,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倘若君不视臣,不予臣谏,不采臣意,而君可尽为之——”
他叹了口气:“我无法想象那个可怕场面。”
在他看来,如果君主不受臣约束,那就离灭国不远了。
李斯问道:“那韩君,你觉得应该强国还是弱民呢?”
韩非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沉声说道。
“李君,你知道,我为何没有答应秦王吗?”
“为何?”
“因为,商鞅的驭民五术,让我感觉厌恶。”
韩非落下一子后,接着说道:“法,应惠民、束民、治民,而非弱民。”
“倘若靠严苛的律法治理天下,那终有一天,民不堪重负,天下,便不久矣。”
“人非草木,岂能容忍践踏?”
李斯用黑子,堵上了白子的去路,将被吃掉的五颗白子,拿出来。
韩非默默地看着他的行为,也在等对方的回答。
“那,韩君,如今秦国民富兵强,你能说,商鞅之法错了吗?”
韩非无言反驳,他发现棋盘上,白子身陷囹圄,只能紧急救场。
“现在是大争之世,有健全的律法,可治国,已经要比他国,领先许多。”
李斯眯起双眼:“那,他国没有尝试过变法求强吗?为何,只有秦国成功?这不正是说明了,商鞅之法的可行性吗?”
韩非噎住,他缓了缓,先吃掉对方七枚黑子,方才说道。
“我还是那句话,如今,民为利而争,自然不反,倘若天下一统,弱民之法,不可取。”
李斯随意说了一句:“所以,韩君也认为,秦可统一天下?”
韩非叹了一声:“即便我再不愿意承认,秦,确实有天子之风。”
“所以,韩君也不想看到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