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草原进发了。
所以今日,队正主将汪平,率领后军步战队另五伙的人马,于全军之后压阵。
出了丰州城北门,看着五百多人浩浩荡荡的队伍,李俊心生感慨:一个多月之前,同样是北上草原,算上两个随行拉货的民夫,李俊的队伍只有区区三十八人,其中还有从丰州营借调来的六个老兵。而今再看这队伍,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李俊骑在马上,回望丰州城,他想看到那个身影。
如他所愿,他看到了那个身影,还是站在那辆马车上,还是那样向他挥手张望。
李俊在战马上踟蹰。
他心里不知为何,明明还未远行,却已是对小姐充满了牵挂。
最后,李俊忍住了想冲到小姐近前的念头,也向小姐远远地挥了挥手,算作告别。
李俊就此打马,转身而去,再没有回一次头。
小姐看着俊哥儿远去,从怀里掏出了一纸书信,这是前几天俊哥儿来府上做客,无意中写下的一首词,被冬雪看到后留下的。
小姐低声呢喃,口中念着这词中的句子: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阴山,是北方草原和中原汉地的分水岭。
自春秋战国起,汉家铁骑就驰骋在这辽阔的黄河几字湾平原上。
阴山山脉之中,多有修建于先秦时期的长城遗址,故有诗曰: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五代十国始,因为汉人王朝的内斗不止,北方生灵凋敝,国力衰退,黄河北地逐步被北方游牧民族占领,便形成了后人所谓的边地,名曰——“塞外”。
春、夏、秋三季,从丰州出城北上草原,翻越阴山的过程,虽曲折蜿蜒,却也不至于太过艰险。
阴山的最高处,海拔将近两千米。
因为有降水和山洪形成的溪流,冲刷形成了众多的沟渠,而沟渠的沿岸,便形成了天然的山路。
阴山在丰州北面这一段山脉,最高处就是蜈蚣岭,海拔勉强有一千二百多米,算不上太高。
但是,由于阴山的山体偏硬,多岩石而少松土,所以山上的植被相对稀少,多有裸露出来的巨石和岩壁。
翻越蜈蚣岭,要经过一段最陡峭的山路。山路的一侧是高悬的石壁,一侧则是百丈的悬崖。而这段山路的路面极窄,小路最多仅能容纳两匹战马并排通行。
最令人头疼的是,这一段路,足有三四里之遥。
相比这条小路,阴山沿线百余里的地界上,有大大小小的沟渠几十条,但是可供人通行的,无非只有四条路,被世人称之为四道沟。
一道沟,位于蜈蚣岭以西七十里左右,夏季每逢大雨则必有山洪,冬天又因山坡过于陡峭多有结冰,所以只适合春秋两季的小队人马通行。
二道沟,位于蜈蚣岭以西二十多里,虽山路相较一道沟略为平缓,且无巨大山洪,但每逢降水,都会形成落石和泥石流。因此,冬天如果有雪覆盖,则段然无法判断何处会有落石,如遇大队人马通行,造成山体震动滑坡,则顷刻间人仰马翻,死于非命。
三道沟,几乎位于丰州城正北,连接翻越蜈蚣岭的最佳路径,这里有历朝驻军武川镇遗留下来的山路,也是我朝从丰州一带大军北上草原的必经之路,李俊上次和这一次所走的路,说的便是这三道沟的山路。
四道沟,位于蜈蚣岭以东八十里,会经过阴山的最高最险之处。虽也有路可供通行,但此路和以北之地,堪称终年无夏,气温极低。是故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季不可通行。而即便在夏季,此段路径之崎岖艰险,也不适合大队人马的通行。个别放牧的牧民,赶几只矫健的山羊,或可为之。
是故,丰州城以东,近两百里内,几无大城。
而整个阴山适合大队人马通行的路径,除了丰州城北的三道沟之外,就要再往西走将近两百里,那里有一座自先秦直到前朝一直挺立于北方的军事要塞——九原郡\/城。
对,九原郡,就是秦始皇修建的那条从长安直通塞外的秦直道终点,自前朝起,九原郡改称为九原城。而在我朝,九原城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