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一亭居士,特别发起大菩提心,聚集志同道合之人,建立了一所残疾院,在上海南车站附近,使得那些无家可归的残疾人,安心住在其中,供给他们衣服饮食,以尽享天年。有手脚不完具的,派人照护,其中有眼能看物,手能作事的,随他力所能及,参加各种劳动,来稍微贴补他的衣着用度。
又请通达佛法之人,数日一往其中,为彼演说改过迁善,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法。俾彼等了知前因后果,聿修厥德,一心念佛,以期往生。庶可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其为彼等虑者,可谓恳切周挚,至极无加矣。
又请通达佛法的人,几天一次到他们中间,为他们演说改过向善,去除邪念,保持诚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佛法。使得他们明了前因后果,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一心念佛,以期往生西方。只有这样才可以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可以说为他们考虑的种种情况,已经恳切周到真挚到了极点,无以复加了啊!
然人众既多,所费实繁,端赖富有力者,发同体之悲心,捐无尽之宝藏,补天地化育之遗憾,培自己庄严之法身,则幸甚幸甚。
然而,人数既然很多,所须的费用必然繁多,这要依赖有财力的人,发起同体的悲心,捐出无尽的宝藏,来弥补天地化育的遗憾,培植自己庄严的法身,则非常欣庆。募修永嘉罗汉山景德禅寺疏
佛法深妙,非凡情所能测度。若非有大智慧,大辩才,大神通之圣人。而欲化导愚俗,共归正法,舍拘墟之劣见,开性具之正知,各舍家珍,创建梵刹。俾得宏宗演教,作长夜之明灯,办道修心,为苦海之巨筏者,诚非易易也。
佛法精深微妙,不是凡夫情见所能测度的。如果不是具有大智慧、大辩才、大神通的圣人,为了化导愚痴的俗众共同归向正法,舍弃狭隘低劣的见解并开发自性具足的正知,而各自施舍家中珍宝,创建梵刹寺院,以利于弘扬和修习佛法以作轮回长夜中众生的出苦明灯,生死苦海的大船巨筏,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永嘉罗汉山景德寺者,唐藤萝尊者之所造也。按寺志,尊者不知何许人,于武宗会昌二年,乘木浮海而至瑞安巡简司前,邑人异之,祈师登岸。由是一方之民,崇信景仰,有如活佛。
温州罗汉山景德寺,是唐朝的藤萝尊者所创建的。《景德寺志》记载,藤萝尊者: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乘着木筏渡海到了瑞安市巡检使的官衙前,乡镇的人感到奇异,祈求法师登岸。因此,一方的人民,崇信景仰尊者,如同活佛一样。
于是随机开导,令生正信。逆知武宗将有灭法之兆,故其建立梵刹,皆悉从缓。至中宗继立,佛日重明,尊者乃普遍化导温州属邑,共建梵刹十有八所,可谓大宏法化,为众福田矣。
尊者从此随众生根机,加以开导,使令他们生起对佛法的正信。预知唐武宗将有毁灭佛法的征兆,所以他使建立梵刹寺院的事,全都从缓。到了唐中宗继位,佛教之光重明,尊者才普遍化导温州的各个附属城镇,一共建造了十八所寺院,可以说是大宏法化,为众生的福田啊!
罗汉山景德寺,乃其一也。其山峰峦峻秀,景趣清幽,为永嘉之首镇,洵修道之灵区。其寺自唐迄今,历一千一百余年,其间宏扬法化,鼎革梵刹者,固难悉数。现以久未修葺,佛殿僧寮,倾颓殆尽,尊者圣迹,将欲湮没。
罗汉山的景德寺,就是其中一所。罗汉山峰峦峻秀,景致清幽,是温州的第一镇,实在是修道的好地方。这座寺院从唐朝到现在,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这当中宏扬法化,重新翻建寺院的人,多不胜数。现在因为长久没有修理,佛殿僧寮,倾颓殆尽,尊者圣迹,将要湮没。
邑人潘鉴宗,吴碧华,叶健雄等数十人忧之,共议兴复。然以时局艰难,且缩小办,拟建佛殿五楹,前殿三楹,两廊寮舍十余楹,俾凡礼诵栖息,各得其所。安住数位精修净业之比丘居士,常住其中,专修念佛三昧,以期自他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耳。
乡人潘鉴宗、吴碧华、叶健雄等几十人觉得忧虑,共同商议兴复。然而因为时局艰难,暂且缩小规模来办理,打算建造佛殿五间,前殿三间,两廊寮舍十多间,使得凡是礼诵休息,各得其所。安住数位精修净业的比丘居士,常住其中,专修念佛三昧,以期自他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为弥陀的弟子,作海会的良朋啊!
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恳祈十方檀越善信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