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宿世曾经种过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菩萨的慈力,获得种种利益。
了此则知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纵令毕生不见加被之迹,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略书梗概,以勖来哲)。
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功夫不会白白浪费,善果不是凭空得到,纵然是一生看不见菩萨加被的痕迹,也不至于心生怨恨,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大略书写梗概,以勉励来学有智之人。)
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
感应的大小优劣,在于我们的诚心做到与未做到而已。纵然是心中没有真实相信,诚心没能到达极点。只要能够一念皈投诚心,也必定都蒙受利益。只随自己一念的诚心,而来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的人蒙受利益的殊胜超绝啊!如同昏动水中,也有月影,但是暗晦而不明显。
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菩萨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恃怙。由兹举国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观世音之常谈。其应化道场,固非一处。
盲人虽然不能亲自见到月光,又何尝不蒙受月亮的照耀呢?菩萨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的恃怙。由此全天下的人,各各信奉,所以有家家观世音的常谈。观世间菩萨的应化道场,固然不在一个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