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了粮食以后,赵小英就去了猪肉铺 买肉,赵小英住的那个窝风镇,街上没有猪肉铺子,这个太平镇有肉铺子。
赵小英之前买猪肉的时候,猪肥膘、肥油32个铜板,五花肉25个铜板或者26个铜板,瘦肉15个铜板或者16个铜板,排骨10个铜板。大骨头5个铜板或者6个铜板。
今天肉铺子的肥膘猪油,已经涨到35个铜板了一斤了。五花肉28个铜板一斤,瘦肉15个铜板一斤。排骨倒是没涨价,还是10铜板一斤,大骨头也是5个铜板一斤。
赵小英本来就喜欢吃排骨,她买光了肉铺子里现有的所有的猪排骨,称完了一量,16斤排骨!
排骨都请肉铺掌刀的帮忙,拿斧子剁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了。都用肉铺子里面的荷叶,打包了成一包一包的了。
肉铺子打包用肉用的就是荷叶,之前是鲜荷叶,现在用的是泡过水的干荷叶。
赵小英之前和陈一水买酒坛子的时候,还不小心,把包肉的荷叶用手指头戳漏过呢,哈哈哈……
赵小英又买了6斤的瘦肉,让掌刀的用刀割成了12份。赵小英没买肥膘和五花肉,肥膘太腻了,赵小英不喜欢吃。
五花肉赵小英虽然喜欢吃,可是太贵了,家里也还有冻五花肉呢,赵小英觉得,还是吃排骨和瘦肉划算,还好吃。
陈大婶子又跟赵小英借了两串儿钱(200个铜板),买了四斤五花肉,二斤肥膘。
陈大婶跟赵小英说,现在不买肉,怕过等快过年的时候,肉还得涨价,等到年底猪肉更贵。
陈大婶子买二斤肥膘是?成荤油吃的。四斤的五花肉让掌刀的给切成了八块,打算回去做成腊肉,够陈大婶她们家吃一年的了。
陈大婶二斤荤油,四斤五花肉吃一年?嗯?陈大婶子这些天,在赵小英家,她可是没少吃肉啊!每次做的的红烧排骨 红烧肉,基本都是陈大婶子她吃的!
陈大婶子她一顿都能吃三大碗高粱米饭,外带二斤排骨的的吧?这咋她自己家过日子,就省上了呢?这陈大婶子可真够双标的啊!
对比于高价的猪肉,三个铜板一斤的冻鱼,就显得便宜多了!刚才还拉着赵小英不让她买冻鱼的陈大婶子,她自己就买了5条冻鱼。
陈大婶子说,冻鱼拿回去不能放在冻货缸里,鱼腥味儿会和缸里的冻货串味儿。
陈大婶子说,冻鱼就装麻袋里面,埋在院子的雪堆儿里就行,吃的时候扒拉出来麻袋,拿一条,再给麻袋埋雪里。
赵小英也想多买几条冻鱼,快过年了,任家亮也快回来了。等任家亮来家的时候,赵小英想让他天天都吃上肉。
冻鱼小的二、三斤一条,大的五六斤一条,还有十来斤一条的大鱼呢!赵小英挑的都是二、三斤,三、四斤的小鱼,每条鱼才合着十来个铜板。
赵小英挑了一会儿,加一起买了二十多条鱼,满满的一大麻袋的冻鱼。
要不是车夫陈一山说,再买多了车就拉不下了,赵小英还想再多买点儿冻鱼。
冻鱼可比赵小英家里的咸鱼、干鱼好吃多了。这冻鱼是捞出湖面儿就急冻上了的,跟鲜鱼是一个滋味儿。
车夫陈一山说:“如果你们还想买冻鱼,我以后再给你们捎买,反正鱼不像粮食一样,几天就涨一次价。
湖鱼一年四季,一直都是三个铜板。今天先就这样吧,今天的购物到此为止。
你们要是再想买什么,那就把货放在爬犁上,你们俩用自己的腿走路,跟我一起走回家,爬犁上是装不下了……”
陈大婶子非拿话钢他:“那咋的?大侄子,你婶子想再买两斤棉花,也装不下了呗?”
车夫陈一山赶紧服软:“哎呀,婶子你说的是哪儿的话呀?棉花能装下,棉花肯定是能装下,别说二斤棉花,就是十斤棉花都能装下呀,哈哈哈哈。”
听了这话,陈大婶子拉着赵小英又去了布店,陈大婶子跟赵小英说:“英子,你信大婶儿的,粮食现在涨价,棉花以后肯定就涨价。
大婶儿是没钱了,你有钱,你再囤点儿棉花,陈一山不说还能拉十斤棉花吗?你就再买十斤棉花囤上,听大婶的准没错。”
棉花本来也不贵呀,还没有猪五花肉贵呢,现在囤上10斤棉花能占到多少便宜呀?
棉花涨价能涨到哪儿去?15个铜板一斤的棉花,就是囤20斤能省下多少银子?棉花买了回去以后,倒是可以多做一些月事带。
棉花都是弹好的棉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