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系,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引导后世子孙秉持善良、互助的品德,维系着民间社会的温暖人情与和谐关系,使“坤德”精神在民间得以延续和弘扬。
四、临江仙·易理映民间
易道悠悠千古事,民间百态情长。农桑炊爨韵流芳。善仁传旧里,恩义着村乡。
市井纷纭皆有法,牧儿灵慧深藏。药僧济世意悠扬。诸般尘世相,尽入锦词章。
西江月·故事藏易之奥
往昔俗尘轶事,今时易理寻踪。金陵街巷几多重,皆在阴阳幻梦。
张叟仁心垂范,牧童巧智盈胸。且观药法济苍穹,岁月遗篇堪颂。
如梦令·民间易理新悟
常念易书玄语,遥看世间朝暮。农妇事桑麻,恰似天时堪顾。思悟,思悟,民谚亦含真趣。
巷陌往来缘故,皂隶生涯难处。但守一心宽,善德总归仁路。轻赴,轻赴,故事永传佳誉。
诠释
《临江仙·易理映民间》
上阕:“易道悠悠千古事,民间百态情长。农桑炊爨韵流芳。善仁传旧里,恩义着村乡。”开篇将古老而深邃的周易之道与民间悠长的情感、丰富多样的生活百态相联系,指出易理贯穿历史长河。提到农桑等日常生产生活(如《农妇》故事所展现的),其蕴含的规律与智慧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成为乡村中代代相传的美好品德与行为准则,像善良、仁爱、恩义等在邻里乡间得以彰显,体现易理在民间生活基本层面的渗透,从日常起居到品德修养,皆有易理的影子。
下阕:“市井纷纭皆有法,牧儿灵慧深藏。药僧济世意悠扬。诸般尘世相,尽入锦词章。”聚焦市井生活(类似《金陵乙》描绘的复杂场景),说明其中人际关系、事务处理虽繁杂,但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这可看作是易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而牧童的聪慧(《牧竖》)、药僧的济世行为(《药僧》),各自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这些民间故事所展现的世间万象,最终都被诗人用优美的词章记录下来,成为易理与民间生活结合的生动写照,意味着易理赋予了这些故事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被后人传颂。
《西江月·故事藏易之奥》
上阕:“往昔俗尘轶事,今时易理寻踪。金陵街巷几多重,皆在阴阳幻梦。”回忆过去民间的平凡琐事和故事,如今从周易之理的角度去探寻其中的踪迹。以《金陵乙》为例,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中发生的众多事情,无论是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还是事件的起起落落,都如同易理中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交织,充满了变化与无常,暗示这些看似普通的民间故事背后隐藏着易理的深奥哲理,如阴阳学说所体现的事物的两面性和变化规律,反映出民间生活的复杂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易理成为解读这些生活现象的关键。
下阕:“张叟仁心垂范,牧童巧智盈胸。且观药法济苍穹,岁月遗篇堪颂。”讲述“张不量”的仁爱之心成为后世的道德典范,这与易理中的“坤德”(宽厚、包容、仁爱等品德)相呼应,体现了人性的善良本质符合易理倡导的品德规范;“牧竖”的机智聪慧展现了民间生活中的智慧闪光点,也契合易理对人在生活中灵活应变、顺应自然规律(简易之道)的智慧要求;而“药僧”以其独特的医药之法救济世人,这种济世行为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值得赞颂的篇章,从医药的角度反映出易理对生命规律的认知与顺应,人们在治病救人中遵循着自然与人体的阴阳平衡等易理观念,这些故事都是易理在民间生活不同方面的呈现,传承着易理文化的精髓。
《如梦令·民间易理新悟》
上阕:“常念易书玄语,遥看世间朝暮。农妇事桑麻,恰似天时堪顾。思悟,思悟,民谚亦含真趣。”诗人时常思索《周易》书中玄妙的语句,同时观察世间每天的生活景象。看到农妇从事农桑之事(如《农妇》),就如同易理中所强调的对天时的遵循和把握,按时令节气进行生产活动,这引发了诗人对易理与民间生活紧密联系的深刻思考,认识到民间谚语(往往是民间生活经验的总结)中也包含着易理的真谛和生活的趣味,这些谚语是易理在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简单形式,反映了普通百姓对自然规律和生活智慧的朴素认知,而这种认知与易理相通,体现了易理在民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即使是日常的生产活动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阕:“巷陌往来缘故,皂隶生涯难处。但守一心宽,善德总归仁路。轻赴,轻赴,故事永传佳誉。”着眼于街巷中人们的往来和生活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