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老师,教授各种实用的新知识,像算术、机械这些,以后毕业了,学生可以去工厂、学堂等地做事,为国家的建设出份力呢。”
阿才听了,心中很是向往,可一想到父亲的态度,又犹豫了起来。回到家后,他还是没忍住,把自己想去新式学堂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一听,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斥责道:“你这是要气死我啊,放着好好的科举路不走,去学那些洋人的玩意儿,咱们家的脸面都要被你丢尽了!”
阿才看着父亲如此生气,心里很是难过,可他又实在割舍不下对新式学问的好奇,便和父亲陷入了冷战之中,父子俩好几天都没说过话。
到了夏天,乡试的日子临近了,阿才在父亲的逼迫下,还是去参加了考试。考场上,阿才看着那些熟悉的题目,却怎么也集中不了精神,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新式学堂里那些新奇的学问,结果可想而知,阿才这次乡试落榜了。
父亲得知阿才落榜后,又是痛心又是气愤,觉得都是他之前胡思乱想,分心去关注新式学堂的缘故,对阿才的态度更加严厉了。阿才心里也很自责,可同时又觉得这或许就是上天在暗示自己,科举这条路可能真的不适合自己了。
在乡试结束后,阿才不顾父亲的反对,再次来到了那所正在筹备的新式学堂,他向招生的先生表达了自己想要入学的强烈意愿。先生见他如此执着,便同意让他先参加学堂的入学测试。阿才为了能通过测试,开始日夜苦学那些新式知识,虽然一开始学起来很吃力,那些陌生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常常让他头疼不已,但他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一点点地啃了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阿才终于通过了入学测试,成功进入了新式学堂。当他第一天踏入学堂的那一刻,看着那崭新的教室、摆放着各种新奇仪器的实验室,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读书人不同的道路,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他并不后悔,决心要在这新式学堂里好好学习,闯出一番名堂来。
到了秋天,阿才在新式学堂里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他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节奏,也开始对那些新式学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堂里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有教西方历史文化的,让阿才了解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有讲自然科学的,通过各种实验,让他亲眼见识到了科学的神奇之处;还有外语课,阿才第一次接触到那些弯弯绕绕的洋文字母,虽然学得很艰难,但他还是努力地跟着老师发音、背诵单词。
然而,阿才的选择在县城里却引来了不少非议,街坊邻居们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阿才是个叛逆的孩子,放着好好的科举路不走,去学那些不三不四的洋学问,以后肯定没什么出息。阿才的父亲听到这些风言风语,更是觉得抬不起头来,对阿才的态度愈发冷淡了,甚至一度想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阿才心里很是委屈,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他只是想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国家的富强出份力呀。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外界的压力打倒,反而更加刻苦地学习,想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新式学问的价值。
在学堂里,阿才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都有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改变国家命运的决心。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互相鼓励,让阿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
有一次,学堂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阿才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小组参加比赛。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们每天放学后都会聚在一起,查阅资料、互相提问,做足了准备。
比赛那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各个小组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阿才他们小组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默契的配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比赛的冠军。当阿才站在领奖台上,接过那代表荣誉的奖杯时,心中充满了自豪,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也更加坚信自己选择新式学堂这条路是正确的。
到了冬天,这一年也快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经历,阿才心里感慨万千。从最初对传统科举的坚定追随,到被新式人才培养方式所吸引,再到不顾父亲反对毅然选择进入新式学堂,以及在学堂里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场传统科举与新式人才培养争议所带来的影响,也明白了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做出选择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坚持自己的选择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
虽然这一路上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压力,自己也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但阿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