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宗义和中书右丞兼兵部尚书则是暗暗点头,如此才算是对燕藩的实际表示,才能真正展现朝廷的诚意,否则只发一道诏书,给些不痛不痒的赏赐,恐怕拉拢不了燕藩,反而还会寒了人心。毕竟这些年,除了秦王在西北有些建树外,此次辽东之战可谓祥嘉一朝对蒙古人能拿得出手的首次大胜。
姚思沉思了一会,终于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此事。见此,亲燕一派可谓松了一口气,但崔文皓和郭礼等人明显脸色有些难看。
只见郭礼上前一步,“陛下,拨付燕藩粮饷臣没有意见,但对于燕王代呈的高丽王王謜请求入朝觐见一事臣有不同的看法。按燕王在奏报中所言,王謜是在辽东之战中临危受命,接掌高丽王位。臣觉得没这么简单,恐怕是王謜逼宫所得,陛下作为上国天子,不能助此悖逆之风。况且这个王謜还有蒙古血统,臣觉得应该下旨令原高丽王王昛复位,望陛下圣断。”
事关外邦的王位继承,还是还未正式上表臣服的外邦,郭礼一个户部尚书竟然就要干预其王位的归属,显然郭礼此举还是因为陛下答应多拨燕藩军饷,心中不快,想要在此事上恶心下燕王。毕竟燕王已经代王謜上表,自然代表燕王是认可了王謜的高丽王身份的。
身为礼部尚书的李宗义知道自己该开口了,略微斟酌了一下词句,方才开口:“陛下,臣觉得,高丽还未正式臣服,那王謜能够成为高丽王,还能派兵助力燕军平复辽东,想来在高丽国内是颇有威望的,此事贸然干预,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些,万一王謜因此不满……”
李宗义的话还没说完,崔文皓已经开口打断了他的话:“李尚书此言差异,我大虞身为天朝上国,对于想要臣服的外邦不能来者不拒,父死子继方是天道正途,如今王昛尚在,王謜就擅篡王位,此等悖逆天道人伦之举决不能坐视不管,否则我大虞如何树立天朝威信。至于李尚书担心王謜有所不满,高丽已经先叛蒙古,如今再想反复只能是自寻死路,就算他在高丽国内再有威信,臣相信,只要陛下令王昛复位的圣旨一到,王昛凭着这道圣旨就能不需一兵一卒重登王位。如此一来,重登王位的王昛必然对陛下对天朝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崔文皓此言一出,李宗义就闭口不言了,大殿内又安静下去了。姚思在心中暗暗盘算利益得失,忽然瞥见一旁的太子好像有话要说,于是便想看看自己这个儿子有什么见解,“太子,你有什么看法?”
早就憋了半天的姚曦终于有机会说话,赶忙开口说道:“回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事朝廷还是不要干预的为好。辽东新归,还需要高丽协助燕军守卫辽东抵御蒙古人,此时干预高丽,万一令高丽内部生乱,恐怕蒙古人会借机生事,到时候万一影响了辽东的局势,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姚曦这番话说的在理,底下亲燕一派的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而此话出自太子之口,也是实情,崔文皓等人也不好胡搅蛮缠。眼见此事要过去,李宗义不禁露出一丝笑容。
但就在此时,也许是姚曦看自己一番话打动了父皇,想要趁热打铁,就又补了一句,“况且,儿臣认为,既然燕王已经认可了王謜的身份,王謜也帮燕世子收复了辽东,撤换王謜,恐怕会令燕藩不满。”
此言一出,李宗义等人心中立刻暗叫不好,心想:“太子殿下还是太急了些,这些话虽然是实情,但绝不可拿到台面上说,否则就会显得朝廷有求于燕藩,要看燕藩的脸色,这对于陛下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果然,姚曦话音未落,就见姚思皱起了眉头,崔文皓也紧接着跟了一句:“太子殿下此言差矣,高丽将来是我大虞的藩属,不是燕藩的藩属,朝廷对于高丽的态度,绝对不能因为燕藩而改变。”
崔文皓此言简直是在明着说,在高丽这件事上朝廷一定要跟燕藩对着干,以此宣示朝廷的存在,否则高丽就会成为燕藩的藩属,眼里没有朝廷。
果然一直稳坐的姚思开口一锤定音:“崔相是正论,燕藩那边军需粮饷可以满足他们,但高丽这件事上,让王昛复高丽王位,入洛京朝见!”
如此,紫宸殿中君臣三言两语,数千里外刚刚变天没多久高丽,马上又要掀起一场惊天之变。洛京城内黄与紫,三言两语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