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合院的拆迁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林宇一家也在忙碌与纷扰中逐渐适应了生活的新节奏。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又如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了林宇和秦春燕的心尖上。
新学期开学在即,周边学校的招生政策却像一团乱麻,复杂得让人头疼。林宇手中捏着一沓招生简章,眉头紧锁,坐在书桌前反复比对、研究。这些学校各有优劣,有的师资力量雄厚,但离家太远,孩子每日通勤得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有的离家近,接送方便,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升学率堪忧。秦春燕在一旁也是满脸愁容,时不时探过头来,指着某份简章忧心忡忡地说:“你看这学校,硬件设施倒是不错,可网上评价说老师流动性大,教学方法老旧,孩子去了能学到啥呀?”林宇无奈地叹口气,揉了揉太阳穴:“我也正发愁呢,教育关乎孩子一辈子,可不能马虎。咱得再深挖深挖,找找熟人打听打听内里情况。”
为了获取更精准的信息,林宇开始四处托关系、找熟人。老同学、生意伙伴、社区邻里,但凡有可能知晓学校情况的人,他都一一联系上了。打出去的电话不计其数,得到的回复却褒贬不一,让他愈发焦虑。一位老同学在电话那头直言不讳:“林宇啊,你说的那所名校,入学门槛高得离谱,不光看成绩,还得拼家长背景、人脉资源,就算孩子成绩达标,没点‘后台’,也悬呐!”林宇挂断电话,满心无奈,暗暗思忖:自己虽打拼出一番事业,但在这错综复杂的教育资源竞争里,依旧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悄然发生变化。自从知晓要换学校,小家伙变得沉默寡言,时常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作业也写得拖拉敷衍。往日里一放学就跟小伙伴满院疯跑、嬉笑打闹的活力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林宇察觉到异样,轻声走进孩子房间,坐在床边,温柔地问道:“宝贝,怎么了?是不是因为换新学校不开心呀?跟爸爸说说。”孩子抬起头,眼眶泛红,小声嘟囔:“爸爸,我不想去新学校,我怕交不到朋友,老师也不喜欢我……”林宇心疼地将孩子揽入怀中,轻拍后背安抚:“别怕,儿子。咱们挑的都是好学校,老师会很喜欢你的,而且到了新地方,肯定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嘴上虽这么安慰着,林宇心里却没底,深知孩子适应新环境并非易事。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商业合作洽谈中。与林宇对接的合作商听闻他为孩子上学犯难,热情地拍了拍他肩膀,说道:“林总,巧了!我正好认识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那学校教学理念新颖,采用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师资团队更是精英云集,每年重点高中升学率高得吓人。虽说学费贵些,但绝对物超所值。我跟校长有点交情,可以帮你引荐引荐。”林宇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觅见曙光,激动地握住对方手:“真的吗?那太感谢了!要是能办成,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在合作商的牵线搭桥下,林宇很快与私立学校校长见了面。校长是位气质儒雅、谈吐不凡的教育专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林宇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满是认可,可当谈及学费与入学要求时,他又微微皱眉。学费高昂自不必说,入学还需经过严格笔试、面试,筛选极为严苛。林宇咬咬牙,暗下决心:为了孩子的未来,再难也要拼一把。
回家后,林宇与秦春燕商量此事。秦春燕面露犹豫之色:“这学费太贵了,咱家虽说条件还行,但这一笔开支下去,后续生活、装修房子都得精打细算。而且孩子万一通不过考试,竹篮打水一场空,打击得多大呀。”林宇握住她手,目光坚定:“春燕,我理解你的顾虑,但咱不能因眼前困难就放弃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孩子聪明伶俐,只要好好准备,面试、笔试肯定没问题。费用方面,我努努力,多接几个项目,咬咬牙也就过去了。”秦春燕看着林宇坚毅神情,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同意。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一家开启“备考模式”。林宇专门请了家教,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查漏补缺、强化训练;秦春燕则变着法儿给孩子做营养美食,保证脑力消耗的同时有充足体力;每晚,一家人围坐书桌前,陪孩子复习功课、模拟面试,温馨氛围弥漫屋内。孩子也似被家人鼓舞,重拾信心,学习劲头十足,做题、背诵积极主动,昔日活泼模样渐渐回归。
笔试当日,林宇和秦春燕早早陪孩子来到考场。校门口人头攒动,家长们满脸焦虑,孩子们怀揣紧张,场面堪比高考。林宇蹲下身,双手搭在孩子肩膀,微笑着鼓励:“儿子,别紧张,就当平时做题,发挥出你的实力就行。爸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