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因为有九个王国的存在,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九州国,流传至今。”
“倭国经历了南北朝,又经过了大内氏的入侵,以及大内氏和幕府的内战,到现在迫于形势,又把九州岛割据给了我们大明,岛内的形势已经彻底变化。”
“不光有南朝的失败者势力,又有大内氏残余的势力,还有幕府的残余势力,以及原本所封的大名,和本地偏远地区的反抗势力,例如隼人。”
刘一儒介绍道:“隼人是另外的一个民族,与倭国经历了数次的失败,在唐朝时期,大部分的力量已经败亡,少部分被倭国内部吸收,并没有了反抗力量,并且人数估摸不到两万余人,还分散到贫瘠的山区,不光文化衰败,也没有自己的文字。”
“这倒是个契机,我们可以帮助隼人。”景诚想到了主意。
以夷治夷,对于大明的官员们并不陌生。
国力强盛的时候,有班超这样的伟大功绩,国力衰败的时候,有文官想要用一张嘴搅动林丹汗与后金风云的失败笑话。
如果那时大明的国力强盛,那文官成功了,得来的就是巨大的功绩,后人眼里英雄一般的人物,可是他失败了,嘲讽失败者,并不只是大明的传统。
文华殿。
朱高炽虽然回到了朝廷,却没有参与政事,朱棣也派人来问过,朱高炽以身疲为由休养了起来。
这是他与朱棣的默契。
虽然不亲手治理国事,但是朱高炽并没有完全放手,巡视完全国后,不光解决了地方上不少的事务,也在推动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进行社会资源的分配。
“有鉴于琉球北中南三都司的稳定,朝廷决定分离一半的军力,加上从两广抽调军队,合计三万士兵,驻守筑紫都司。”
兵部右侍郎杨荣来到文华殿,把皇帝与朝廷的商议结果告诉了朱高炽。
大明的军力,其中陆军规模达到了六十万,海军规模达到了十五万,因为铁道的兴起,各地驻军的数量减少了,常年兵力为四十余万,其中京营高达十五万。
西部七省八万兵,高丽三千兵,塞北塞南三万兵,占城四万兵,老挝宣慰司一万兵
军队的数量早就已经不够了。
但是大明这么多年来,战无不胜,让周边没有人敢反抗,都不是傻子,看得见大明的实力,不会有人不开眼,总体上维持住了。
这样很危险,因为兵力不够的原因,加上朱棣数次的征伐,所以朱高炽在其余的方向很谨慎,以保持稳定开拓为主的形势。
“父皇计划扩兵一百五十万,兵部同意了?”
朱高炽关心的问道。
“回太子殿下,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以及其他衙门经过商讨,认为大明的确需要这么多军队,所以支持了皇上。”杨荣恭敬的回答。
朱高炽点了点头,没有太多的意见。
一百五十万规模的军队,光士兵的军费开支,一年就要四千五百万元,那么加上各项军备的军资,合计要两亿多元,这还是建立在海军规模不怎么增加的条件下,否则海军更是消费大户。
虽然军备不同于军饷,并不是每年固定支出,但也是不菲的数目。
法国是陆权国家,二十世纪初,军队数量五十余万,军费开支六亿七千九百多万法郎,按照当时的价值,大概是一亿六千九百多万两白银。
1890年时,德国政府对陆军的拨款达到万美元,大概是一亿五千万两白银。
清朝一场战争的赔款高达4.5亿两白银,同期,世界上另外一场战争,布尔战争,这场战争,英国惨胜,军费开销2亿英镑,直接导致了世界霸主易位,日不落帝国风光不再,相当于在布尔战争中,英国的直接开销超过26亿两白银。
当然,这二十六亿两白银不等于平时的军费和军备开支,而是一场相比较同时期,大规模高强度的战争开销。
和平时期,按照一百五十万军队的规模,每年维持的军费大概要接近一个亿,如果遇到战争,根据战争的规模,会有不同的增幅。
这就是朱高炽不愿意轻易打仗的原因。
西方的殖民史,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英法德竞争,早就不再是初期的单一劫掠模式,而是加上了生产力发展的多元模式。
把西方殖民史的初期模式,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就不能正确的认知事物。
以大明的体量,学不来葡萄牙,西班牙的道路,因为大明的周边,并没有可以满足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