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工业化的利益供应,只能当做锦上添花。
反而是英国中后期,在殖民地的生产发展,才是大明可以借鉴的部分道路。
英国在殖民地建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城市,支撑了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柱石,可以让他们在美洲大陆上进行了人种更换。
城市代表了文明和生产力。
工业化的本质,把满足农业以外的人口,集中到城市里,所以美国每周公布的非农人口指标,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包括后世也把城市人口占比提升当做喜报来公布。
高丽的模式,是商人们通过在高丽的发展,虽然这个发展的红利,并没有落到高丽百姓们的身上,反而被极致的剥削,但高丽土地上的经济,的确加入了大明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互补的良性循环,在粮食保障的基础上,犹如滚雪球一般的越来越壮大。
现在大明的经济体量,整个倭国农业社会中那多余出来的财富,搜刮了又搜刮,又能为大明带来多少的利益,而且还要维持的开支。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还得是朱棣。
这些年里朱高炽一直不愿意放开军队的限制,就是担忧的太多,朱棣可没有这么多的顾忌,他感到了需要,直接强硬的要求。
因为朱棣认为大明应该有一百五十万的军队规模,并且也认为大明可以支撑的住。
相比较朱高炽的瞻前顾后,朱棣更加的果断。
现在的大明,人口一亿多,国土面积比欧洲都要大,又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社会环境,并且走在良性的发展道路,外部没有工业社会竞争对手的环境里。
总量能撑爆历史上的英法德西葡荷等国。
杨荣再汇报了卫所和军队的新改革。
“社会上以大明工局普通为例,一般月工钱为一元八角钱,当下大明士兵的正常军饷为两元五角,大明现有军户四百余万户。”
四百余万户的军户,背后是两千八百多万的人口,以及四亿亩的卫所田,能征召入营的青壮为两百余万,但是这样会破坏卫所的生态。
而且大明当下的移民,以军户为主。
无论是在西部七省,还是在海外飞地,大明会寻找最富裕的土地,分配给愿意留在当地的军人们,通过他们的驻扎,形成新的军户。
加上军户的各项优待和扶持,以及普通士兵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军饷,民间有非常高的成为军户的意愿。
世袭的军户,随着人口的繁衍,也不利于长期的规划。
杨荣解释了一番后,说道:“军户军籍将由嫡长子继承,分家后的子弟转为民户,又或者加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调派,前往新的土地上扎根,成为新的军户,还有一部分就是加入军队,从军队退伍后,可以获得军户的身份。”
“如何保障嫡长子符合要求呢?”朱高炽问道。
“考核。”
杨荣说道,“嫡长子继承军户时,需要在都司衙门统一考核,成绩合格的才能继承,成绩不合格的重考,或者由别的孩子参加考核,代替嫡长子继承军户。”
军户的考核,当然与学校的考核不一样,只要能骑马,骑术不算差,或者能参加操演,并且不出大错等等,要求不算严格。
简而言之,只要不是不学无术的混子,就能顺利继承父辈传下来的军籍。
朱高炽满意的点头。
从他在北平推动工业化以来,加强军户的地位和待遇一直没有变过,从全社会鄙视军户,到全社会羡慕军户,到如今以军户的利益,诱惑人们迁移到新土地上,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包括县学府学,每年都有毕业生选择加入军户。
农业稳定,工业不稳定。
农场主比普通工人更有诱惑。
军户就是农场主。
这样的制度,朱高炽认为可以保持三十年不出问题,至于三十年后,大明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面对的是新的问题,就不是朱高炽能解决的了。
毕竟那时候自己还在不在都两说。
北方平原多,农机使用条件宽裕,南方不一样,所以军户的比例不如北方。
——
大明的军户卫所制度新的改革,以及大扩军大编练的时候,京城传来了轰动的消息,离开大明将近十年的曹端回国了。
很多人不知道曹端是谁,但是报纸上连日来都在报道此人。
许多人还就得曹端。
例如曹端的好友姜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