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己,贴到身上,竟推不开。他惊醒后,对家人道:“这人的样子很像裴宽,这是裴宽想取代我的缘故。”
当时,裴宽正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林甫借口裴宽是李适之党羽,将他贬斥出朝。而此时只是金吾胄曹参军的杨国忠,在不到十年之内,竟于李林甫死后继任宰相,他的样子也很像裴宽。
天宝六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害死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感到大难临头,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四岁,葬于河南温泉里。
李适之罢相后,杨国忠通过杨玉环等,联合推荐杨慎矜。武宗看在眼里装糊涂,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武宗就问杨贵妃,“你们杨家人,还有谁德才兼备,可以提拔?”他想通过试探,搞清楚背后的密切程度。
杨贵妃自然支持提拔族亲杨慎矜。翌日朝会,武宗打算提拔杨慎矜,问朝臣意见。大臣们有的反对,有的赞成,有的沉默。杨国忠在朝堂上强烈反对。这大大出乎武宗的意料。轩辕勃死死盯着杨国忠,想通过眼神,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意图。
杨国忠故作坦荡,摆出决不能提拔的理由。“陛下,若是提拔杨慎矜,微臣难免落下口实。朝臣会有怨言,以为我杨国忠提拔亲信,怀有私心。”
“朕听说,古代忠臣举贤不避亲。像杨慎矜这样善于理财的能臣干吏,就应当提拔。”武宗拍板敲定,提拔隋公后人杨慎矜,并不仅仅因为他擅长理财。如若杨家果真有阴谋动作,希望暴风雨早点儿来。杨慎矜到死也想不明白,武宗提拔他的真正用意。
武宗禁不住杨贵妃的软语硬泡,于天宝五年,令杨慎矜迁任户部侍郎,所任御史中丞和其他使职如故。李林甫见杨慎矜深受皇帝恩宠,心中嫉妒,便提醒说杨门势大,未必是社稷之福。
杨家长老众多,杨慎矜三兄弟,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如今宠幸杨贵妃,让杨门得以势力膨胀。武宗内心也担心发生意外。他不想在李林甫面前,流露猜忌杨门的意思,以免和李家的信任破坏,进而影响到跟杨家的信任。
杨门的日益强势,令李林甫十分不安。杨慎矜的理财能力,没有谁会怀疑,但他一直不肯依附宰相李林甫。当日,侍御史王鉷审问韦坚的狱案,杨慎矜保持中立,观察事态。王鉷因此怨恨他,李林甫也引为憾事。
杨国忠没有喝过多少墨水,杨慎矜就不同,这个人满腹经纶,而又不拘泥史书,是个王佐之才。又有杨国忠和杨贵妃背后支持。一旦得了气候,必然会取代自己。
李林甫对权位日盛的杨慎矜,起了猜忌之心。每每下朝后,在月堂思谋对策。要想搞垮杨慎矜,必须找到他的缺点。这个人不贪污不受贿,能力出众,工作勤勉,从来没有大的过错。他没有缺点和把柄。李林甫百思不得其计。
杨慎矜与王鉷的父亲王瑨是表兄弟,王鉷是他的表侄,小的时候常在一起玩耍。王鉷入御史台任侍御史,杨慎矜任御史台主事,也有推荐援引之力。等到王鉷迁中丞,杨慎矝虽与王鉷同在朝班,仍像对待子辈那样经常直呼其名。王鉷自恃与李林甫交好,心中渐渐不平。
杨慎矜性情爽快,向来与王鉷亲密,曾经对王鉷解说谶书,又与还俗僧人史敬忠交往,说他有学业。后来,杨慎矜夺取王鉷的职田,又在背后辱骂王鉷,并诋毁其母。王鉷不堪其辱。两人由是交恶。
王鉷素受杨慎矜轻鄙,对他怀恨在心,每常在老狐狸面前,诋毁杨慎矜。李林甫知道王鉷与杨慎矜有矛盾,就诱说王鉷构陷他。王鉷于是伺机诬陷杨慎矝。
李林甫将其视为心腹,并引荐王鉷为御史中丞。王鉷尝到巴结李相国的甜头,格外卖命帮助打击政敌。他苦思一计。李林甫抚背称善。
杨慎矜勾结杨国忠的流言,在皇帝耳边不时飞来飞去。
“你以为皇帝,真的信任你麽?他这是郑庄公杀弟弟的阴谋。就等着你犯错呢。只要你有贪心,或者犯错,或者勾结边将,只要落下一条,立马灭族。”
“三郎,你我都是隋公后人,本应情同手足。但是,同朝为官,显贵招人嫉妒。咱们日后还是公事公办,不要私下来往。”
“我以忠贞待皇帝。武宗是一代明主,决不会杀我。李林甫,也拿清官没有法子。”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扰。”杨门因为杨贵妃的关系,不可能都被打击。最好的办法,便是笼络杨国忠,打击杨慎矜党羽。武宗便提醒李林甫盯住杨慎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