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仙客之后,皇帝深感财政压力,急需要理财能手辅佐。本想启用廉洁公正的严挺之,斯人竟然病逝。杨贵妃便竭力推荐杨崇礼的三个儿子,尤其是侍御史杨慎矜。之前,杨家三子受到重用,倒不全是杨贵妃吹耳边风。轩辕勃早就听闻杨崇礼父子的贤名。
杨慎矜为隋炀帝杨广玄孙,隋王杨政道之孙,弘农郡公杨崇礼之子。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且相貌堂堂,尤善理财。官职起家汝阳县令,因才干在兄弟三人中最为出色,被擢升为监察御史,接替其父太府卿杨崇礼,为朝廷掌管太府,政绩卓着。
杨慎矜对于诸州缴纳的物品,遇有水渍伤破,及种类等次低下者,都命令本州折价征收现钱,转卖成轻巧的物品。州县的征收调拨,一年到头不曾断绝。他在御史台数年,又专知杂事,风格很高尚。至天宝六年,多次担任侍御史、御使中丞,兼任户部。
天宝二年,杨慎矜迁任权判御史中丞,充任京畿采访使,并依旧知任太府出纳使。
杨慎矜还有两个兄弟,皆伟仪形,风韵高朗,爱客喜饮,事寡姊如母。杨慎馀先为司农丞,又担任太子舍人,监管京仓。杨慎名拜授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任都城含嘉仓出纳使,很得恩宠。
为增加人才储备,武宗曾诏求天下儒士,武士,法师,猎命师等,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
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便对武宗道:“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他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在御史中丞的监督下,由尚书省覆试,将名实相副者推荐给皇帝。最终,送到京师的士子被考以诗、赋、论,结果没有一人合格。
李林甫便向武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轩辕勃非常失望。宋璟与严挺之主政时,朝中人才济济。
老狐狸看到杨家受宠,有些焦急,便让亲信建言皇帝,让李隆基出山。武宗召来李隆基,眼见他两鬓斑白,苍苍老矣,早已不复当年的英锐之气。试探问他,“想不想出山主政?”
李隆基神色一喜,随即隐蔽,惶恐说道:“微臣志在无为,无意于政事。”
武宗考虑再三,还是让李适之接任左相,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授上柱国、光禄大夫,封渭源县开国公。
李适之,原名李昌,字适之,陇西成纪人。他是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选择让李适之担任宰相,符合人心向李的形势,其人不修练武魂,没有潜龙体质,威胁也不大。当年,轩辕勃称帝,却没有改国号,本来就存有百年后社稷归李的念头。
李适之拜左相,兼任兵部尚书,难免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他的性格本就粗疏,故常中李林甫精心设计的圈套。
李林甫府中有厅堂,形如偃月,名为月堂。老狐狸每番构陷大臣,必在堂中苦思中伤之策。倘或满面春风走出,就意味着被构陷的朝臣,将要家破人亡。
这一日,李林甫又背着手在“月堂思计”,百般煎虑,才找到对付李适之的法子。陪李适之饮酒时,悄悄对政敌言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
李适之听他提醒,精神为之一振,“我咋就没想到,多谢李相国指点。”便在次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武宗。
轩辕勃正为缺钱痛苦,听说华山下有金矿,就询问李相国若何。
老狐狸情知君臣都已中计,乃笑道:“微臣早就知晓,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乃王气帝脉所在,关乎陛下的江山社稷和大唐国运。臣以为不宜开凿,故没有提及。”
武宗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地对他说:“李爱卿以后奏事,要先与李相国商议,不要自行主张。”
李适之吃了哑巴亏,方知老狐狸险恶,从此逐渐被武宗疏远。
不久,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全部贬官流放。
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年,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此后,李适之欣然不已,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李林甫怕他复出反击,就在同年七月,上疏朝廷,弹劾李适之心怀不满,与韦坚结为朋党,勾结废太子李渶。皇帝震怒。韦坚流放临封,李适之贬为宜春太守。
李林甫忽梦见一个白皙多须,个子高大的男子,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