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组织允许回家乡探亲后,杨学山立刻就带着四岁的长女杨美娜登上北上回乡的火车。
然而,想利用回家乡探望老母亲的机会调回家乡的杨学山,刚到家乡就听到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县领导在正在召开的总结秋收的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上宣布,太行县要一分为三个县,从甲级县下降为中等县。这对杨学山来说,仿佛晴空霹雳一般!——如果太行县不是甲等县了,太行县就没有甲等县那样的权力,与权州县这个南方省的甲等县协商调动干部的事了。那样的话,杨学山要想从南方省的权州县调回老家太行县,就必须走领导太行县的宝地地区行署与领导权州县的广桂地区行署间组织部门的协商调动干部的程序了。
前边已经说过,杨学山是从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西罗山村出去革命的,连县上的领导都没认识上一个,更别说太行县的上级宝地地区行署的领导了!可以说,要是杨学山到宝地地区行署跑调动关系,那,杨学山就是提着猪头都找不到门。
太行县一分为三个县的消息更让杨学山担心的是,除了他在宝地地区行署投路无门外,还一个对他极为不利的情况,就是马上要一分为三的太行县各部门肯定要缩小编制,必须要裁减干部。也就是说,马上要一分为三的太行县最不缺的就是干部,最不能要的也是干部!因为按照缩小的编制,超编的干部裁减还裁减不掉呢,怎么还会往体制内增加干部呢?
太行县是老解放区,抗战初期,八路军就在太行县建立了解放区根据地,各个时期参加革命的、资历深的干部特别多,毫不夸张地说,随便从一群干部里拨拉出一个来,不是抗战式的,就解放战争式的,就是太行县不因为一分为三要缩小编制,每个部门都编制满员,甚至是超编,缩小编制后,干部会超编很多,大量干部将面临着没有岗位。
在太行县将面临这种人满为患的情况下,无草枕石的杨学山要想调回太行县,硬塞进面临缩编裁人的太行县政府部门,可想而知,杨学山将会多么艰难!可以说,杨学山调回太行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有说话算数的领导肯帮忙说话,也许还有可能调回太行县。
然而,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又不曾有上下级领导关系,又不曾为同事,又没权没势,又不是知名人士,哪个领导会在太行县正愁着裁减不掉超编干部的时候,给你帮忙说话呢?
杨学山听到太行县要一分为三和从甲等县降格为中等县的消息后,又担心又庆幸。担心是上边讲的那些担心。庆幸的是他一得到权州县领导允许回太行探亲,就马上往家乡赶,赶在了太行县降格前回到了太行县家乡,还有机会到太行县组织部门商讨调回太行的事,不至于去杨学山认为更难找人的宝地地区行署去求人,还存在着调回太行的一线希望,毕竟思念家乡可以引起故乡人的共鸣,如果等太行县不再是甲等县后,才回到太行老家,假使杨学山在太行县再神通广大,那太行县也没权力把他杨学山调回太行县了,杨学山只能去两眼一抹黑的地区行署去找人跑调动了。杨学山知道,在地区行署一个说话算数的领导都不认识的情况下,跑调动,最好的结果是地区行署组织部门能公事公办照章办事了,——当场如实告诉他杨学山,因太行县要一分为三,各个部门人满为患,目前我们接受不了任何干部,嘎嘣利落脆地把他杨学山怼回去!完全不可能给连原单位的商调函也没拿到手的杨学山打开方便之门。
在机关里干了十多年的杨学山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空口无凭的他杨学山跑到地区行署组织部门要求调回太行的尴尬情景:地区行署组织部门见到人杨学山空着手来办调动,首先会问他杨学山是干嘛的?从哪儿来宝地地区行署办干部调动的?然后会义正辞严地对他杨学山说:“你手没有任何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公文,地区行署也没有领导介绍你,我怎么会轻信你呢?我一不认识你,二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你说你是哪儿的干部,我就会信你是哪儿的干部吗?再说了,你没有原单位的商调函等公文,我怎么会给一个不认识的、又没有任何文件证明自己身份的人开接受函呢?你这不是空手套白狼来了?”最后,最好的也是最礼貌的对杨学山的回答是:“你先到原单位开商调函,在原单位开好商调函,再来谈你调动的事!”要是遇到一个正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见他杨学山手里没有任何证件就来办调动,没准连听他杨学山说话都不想听得把杨学山“请”出去。
经自己手也办过不少干部调动关系的杨学山还很清楚,他要想调回太行县,天下华山只有一条路:必须在太行县还没有一分为三前,把调动搞定,不然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