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前路艰险,他也要坚持到底。
第二天,征服者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学堂。他找到了几位支持改革的学友,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们分享,并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学堂中组织一次公开辩论会,让改革派与保守派在公开场合交流思想,争取更多学子的理解和支持。
学友们对他的提议非常赞同,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向学堂的管理者申请举办这场辩论会,并且广邀各方学子前来参加。征服者深知,要让更多人理解改革的意义,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传达康熙帝的心意,而非暗中进行。
辩论会如期举行,场面热闹非凡。支持改革的学子们逐一发言,提出了财政改革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而反对派则辩称改革可能损害地方利益,削弱国家的根基。双方言辞激烈,互不相让,台下的观众们也议论纷纷。
当轮到征服者发言时,他站在众人面前,沉声说道:“国家若要富强,必先改革,若总是被旧有利益所束缚,便无法前进。康熙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行改革是为百姓谋福祉,我们作为大清的学子,应当顺应时代,助力国家的强盛,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权力游戏。”
他的发言引发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不少观众被他的话所触动,甚至一些保守派的学子也开始动摇,开始重新思考改革的意义。
辩论会之后,征服者和他的学友们在学堂内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理解康熙改革的必要性。他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改革研习小组,定期交流时政,探讨改革对未来的影响,决心在未来仕途上为国家效力。
春去秋来,征服者在康熙改革的浪潮中逐渐成长,学识日益深厚,意志也愈发坚定。他知道,康熙帝的改革之路布满荆棘,而他也必将面对无数挑战,但他已无所畏惧。朝堂的风波还
春意盎然之际,学堂的天空澄清碧透,然而一则出人意料的消息却如雷霆般震撼了整个学堂。康熙皇帝钦点征服者出任江南某县县令。对于这样一个年轻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极大的荣耀,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征服者虽深知朝廷改革乃艰难之事,但当真正被委以地方重任,心中仍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从初进学堂到入朝观政,再到现今被赐予地方实务,征服者一路经历了康熙改革的风起云涌,深知皇上将改革心力寄托在一批新晋才俊身上。回顾几年来的学习与历练,他决心不负皇上的信任,以己之才,解百姓之困,务实求效。
赴任之日,征服者带着康熙亲赐的令牌,踏上南下的旅途。他心中既有渴望改变的激情,也有些许茫然。随行的仅有两位书童和几位护卫,简朴低调,不事张扬。行至江南地界,周围一片繁花似锦,江河交织,水道纵横,与京城的繁华不同,江南的景色更多了一份温婉灵动,让征服者对将要驻守的地方心生亲切之感。
抵达县城时,地方官员、乡绅已齐聚城门迎接。城门外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他们仰望着这位新任的年轻县令,目光中带着期望与疑虑。征服者并未高声宣示,而是温和地行礼,向百姓一一问候,打破了彼此间的隔阂。
上任后的征服者迅速展开了工作。他首先着手了解县内经济情况、户口册、土地分配等基本问题。他逐渐发现,地方赋税沉重,许多乡绅田地广大,凭借地位常逃避赋税,而百姓则负担沉重,以至于生计艰难。对此,他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施政方略:一方面要轻徭薄赋,缓解民众压力;另一方面必须着手打击豪强乡绅,让赋税分配更加公平。
然而他也清楚,这样的计划必然会触动地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盘踞多年的乡绅豪族。在清朝的地方治理体系中,乡绅往往具有极大影响力,甚至能左右县令的施政。因此,他必须在改革过程中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征服者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重整税收系统,重新核定土地所有权。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他召集了县衙的所有官吏,亲自讲解康熙皇帝的施政方针,要求他们摒弃私利,全心为民。
征服者的政策立刻引起了地方豪强的不满,部分乡绅联合向他施压,甚至在背后向朝廷递呈参折,指控他扰乱民生。然而征服者意志坚定,并未因流言蜚语而动摇。他深知改革之难,但也明白一旦退缩,百姓的困苦将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征服者的廉政和公平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每当他亲自巡查乡村,都会看到民众的尊敬之情。百姓们纷纷向他表达对新政的支持,有些人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县衙官员登记田产。征服者每见此情,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