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清,这次乡试持续九天九夜,三场考试考的是学问,也考的是意志。这期间,我需要外出处理些事情,可能无法全程陪着你们。”
李青云抬头问道:“师兄,你是要回周师父那里吗?”
薛逸风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不是。我有些私事需要去办,具体的事情不便多说。不过你们放心,考试期间我会安排人在暗中保护,确保你们的安全。”
赵文清略显担忧:“薛大哥,既然我们是一起出发的,能否等我们考完再去?”
薛逸风淡淡一笑,语气轻松:“你这小子,倒是关心起我来了。我办的事不会拖延太久,等你们考完乡试,我一定赶回来与你们汇合。”
李青云认真点头:“师兄,多谢你的安排。乡试之事我们会全力以赴,也希望你一路顺利。”
薛逸风笑了笑,伸手拍了拍李青云的肩膀:“青云,你在师父那练剑也有些时日了,这次考试不仅是对你学问的考验,更是对你心性的磨练。我期待看到你们的好消息。”
乡试首日,天还未亮,省城的街道便被陆续赶往考场的考生填满。李青云与赵文清走在熙攘的人群中,赵文清低声说道:“青云兄,虽说我们平日读书已久,但这三场乡试的难度非同小可。听说考题不仅广泛,还极其刁钻。”
李青云目光沉稳,语气坚定:“文清兄,我们能走到今天,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无论题目如何,我们只需以平常心对待。”
两人到达考场后,依次排队检验身份。考场大门高大威严,门楣上挂着“乡试考棚”四个大字,考棚内一片肃穆。李青云与赵文清依次被引入各自的号舍——一个狭窄的小隔间,仅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和一盏油灯。
李青云坐下后,心中默默调整自己的情绪。他轻轻抚摸着桌上的竹牌,心中暗念:“父亲,青云今日踏入考场,必不负您的期望。”
与此同时,客栈门前,薛逸风正牵着马准备出发。他回头望了一眼考场的方向,嘴角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自言自语道:“青云,文清,这次你们要靠自己了。师兄有些事要去办,但我会回来见证你们的好消息。”
他说罢,翻身上马,朝着省城外的方向疾驰而去。风吹过,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第一场主要考八股文与策论,题目涉及治国之道与历史典故。李青云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动,他将平日积累的知识倾注于笔端,字迹工整而有力。
当他完成最后一篇策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号舍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昏暗的灯光下,李青云长舒一口气。他默念:“第一场,总算完成了。”
第二场是策论部分涉及朝廷政策的利弊分析。李青云在审题时额头沁出细汗,但他很快稳定情绪,开始奋笔疾书。他想到徐子谦平日的教诲,咬牙坚持,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内容。
第三场考的是诗赋与实务,这需要考生不仅具备文学素养,还要有实际分析能力。李青云脑海中浮现出徐子谦曾提到的“学问需结合实际”的理念,构思愈发清晰。
他在完成诗赋部分后,灵感突现,写下了一篇颇有气势的赋文。看着完成的卷子,李青云心中松了一口气:“父亲,我能感觉到,这一次,我的答案足以让他们震撼。”
九天九夜的乡试终于结束,当两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客栈时,薛逸风已早早等在大堂。他见两人归来,立刻走上前,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不错,气色还算可以。看来这几天没被考场的苦日子折磨垮。”
李青云苦笑着拱手:“师兄,多谢安排。这九天确实艰难,但我们总算坚持下来了。”
赵文清忍不住问道:“师兄,你这几天去了哪里?”
薛逸风笑而不答,只是递过一壶酒:“你们先好好休息,放榜之前,不必操心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