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眉头一挑,“你的所谓‘安稳’,我看不过如此。你是想让我在朝堂上做你的傀儡罢了。”
张维平轻轻一笑:“傀儡?太子殿下何必这么说。我一直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若能接掌朝廷大权,朝堂上下必定为你所用。何须担忧我呢?”
张维平的话语充满了诱惑,但在太子心中却掀起了涟漪。他虽然不满张维平的手段,但却也不得不承认,张维平的权力确实能给他带来一定的保障。然而,太子心中明白,这样的权力背后,绝不会只有稳定与和平,而是随时可能的危机与阴谋。
在这场隐秘的权力斗争中,赵青云和沈正华的反应也是关键所在。赵青云虽然身在翰林院,名义上是读书人,但他在朝堂上的深厚积累,也让他逐渐成为了这场斗争中的重要人物。沈正华虽然深知张维平的腐化,但他也清楚,单靠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张维平的根基。
几天后,张维平再次施加压力,要求皇帝在朝堂上进一步推进扩建皇宫的议案。他巧妙地利用皇帝的虚荣心,暗示着通过扩建皇宫来彰显朝廷威严的意义,同时利用金银财宝来安抚一部分朝中高官的私利。
然而,这一次,沈正华站了出来。他在朝会上言辞激烈地反对了张维平的建议,“扩建皇宫的计划无疑是奢侈浪费,当前百姓疾苦,边疆动荡,国库早已空虚。若继续挥霍公款,必定会激起民怨。”
张维平面色一沉,目光阴狠地扫过沈正华,“沈大人,您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如果一味追求表面上的节约,那我们如何去彰显帝国的威严?如何让天下臣民看到我们的气度?”
两人的争辩愈加激烈,朝中的许多人也开始侧目观看。太子虽然沉默,但他依然在心中思量着张维平和沈正华的各自利害。
张维平正处于朝堂上空前的压力之中。虽然他在表面上似乎控制着局势,但内部的动荡和隐形的敌人让他无法安宁。近日,太子的态度愈发冷淡,沈正华等清流官员也在暗中联手,若非他在幕后运筹帷幄,恐怕早已被打压得无处可逃。现在,他唯一能依仗的,只有锦衣卫和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
他轻轻拍打着案几,目光沉冷地盯着眼前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坤。
“刘坤,你必须加大力度,尽快找出那些反对的势力。”张维平语气低沉,“不止沈正华,连太子也开始有所动作,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刘坤点了点头,“大人放心,所有的对手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太子和沈正华那边,我们也有很多线索,稍后便可施压。”
“务必小心行事。”张维平眉头一挑,“沈正华一直是个老狐狸,但太子那边,恐怕他未必能对付得了。如果事情恶化,恐怕就会影响朝中大局。”
刘坤缓缓低下头,“是,属下明白。”
张维平心中清楚,若不采取行动,太子与沈正华联盟的威胁会逐步扩大,最终引发一场宫廷政变。他知道自己不能坐等形势恶化,而是要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他暗中联络了几位心腹,指示他们对太子一系的人进行暗查,寻找一切可能的突破口。同时,刘坤带着一队锦衣卫悄然行动,密切监控沈正华和赵青云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沈正华和赵青云之间的秘密联系,必须及时掌握。
在另一个暗处,张维平还通过亲信联络了宫中的一些太监和侍卫,要求他们随时准备向太子和沈正华施压,制造舆论并削弱他们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沈正华也开始加大了自己的行动,密切接触太子和一些重臣。沈正华知道,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与张维平的斗争,更是对朝廷未来方向的抉择。他没有直接站队,而是深知“清流”的力量需要结合政治手腕,尤其是在宫廷内外复杂的权力博弈中。
太子那边,沈正华通过私下接触,逐渐掌握了一些关于皇帝和张维平之间的隐秘关系。他知道,皇帝虽然昏庸,但他始终维持着一个平衡,张维平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决定了朝廷中各派势力之间的博弈。他告诉太子:“不管张维平如何强势,最终的平衡还得看您如何掌握权力。只有用理智和实力并行,才能最终打破这场僵局。”
太子心里一动,他深知沈正华的深远用意,点了点头。
这一切的动荡,也正是赵青云在京城中的大环境所感受到的。他意识到,张维平的恐怖不仅仅在朝堂上,更是在民间和皇宫的深深根基上。这个家族式的权力网,似乎从未受到过任何威胁。
赵青云虽然在翰林院任职,但心中始终警觉着,自己所身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