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小心行事,若有危险,务必先保全自身。”
赵青云决定亲自出手调查。他假借休假之名,前往京城中的几处重要商会和书院,这些地方据传是“东山会”活动频繁之处。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茶馆中,以化名与几位商人攀谈,终于获得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这些线索指向了一位名叫顾长卿的人。此人原本是一位退隐的边疆将领,却近来频频在京城活动,且与多位地方财阀有密切往来。他不仅武艺高强,更以心机深沉闻名。
赵青云将顾长卿的情况汇报给沈正华后,两人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沈正华继续在朝中以太子的名义联合忠诚的大臣,施压顾长卿的明面势力;而赵青云则暗中设法接近顾长卿,寻找证据揭露其真实目的。
某日晚间,赵青云化名“程远”,借机混入顾长卿举办的一场酒宴。这场酒宴聚集了许多权贵和商人,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赵青云在席间仔细观察,发现顾长卿身边的一名随从始终神情戒备,且偶尔会与几位客人交换眼神,似在传递什么隐秘信息。
趁着酒席散去,赵青云悄悄跟随那名随从,发现他进入了一间密室。赵青云冒险潜入密室,发现里面竟堆满了密函和账簿,这些记录指向了“东山会”资助的多项活动,包括对地方军队的收买和对边疆叛乱势力的资助。
然而,就在赵青云翻阅账簿时,一阵寒风袭来,他猛然转身,发现顾长卿正站在门口,冷冷地盯着他。
“赵大人,或许我该称呼你为‘程远’?你果然不凡,竟能找到这里。”顾长卿声音低沉,却透着杀机。
赵青云心中一凛,却面不改色:“顾将军,看来你比传闻中更加谨慎。只是,我来此地并非敌对,而是希望与你合作。”
顾长卿闻言一愣,随即笑了:“合作?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赵青云冷静地说道:“若非真心合作,我又怎会以身涉险?顾将军,你的才智远超张维平,但张维平的结局你也看到了。你若不想重蹈覆辙,就该另谋出路。”
顾长卿沉默片刻,目光锐利:“说说看,你打算如何合作?”
赵青云故作坦然,向顾长卿提出了一条模糊的合作计划:“朝堂之争,成败只在一念之间。顾将军若能以‘东山会’之名协助太子,待太子登基,您的势力将得以正大光明,而非局限于暗中。”
顾长卿冷笑:“你的话虽动听,但太子真的可信?还是说,你在试图套取我的信任?”
赵青云淡然一笑:“将军尽可试探,但请记住,您若错过这次机会,未来再想翻身,只怕更加艰难。”
顾长卿并未立刻回应,而是目送赵青云离开。
回到住处后,赵青云立刻将密室中的部分账簿抄录的内容整理出来,并交给了沈正华。他明白,顾长卿绝不会轻易信任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争取时间的权宜之计。
而顾长卿此时也在密室中沉思,回想赵青云的话。他低声自语:“赵青云,你是个聪明人,但你是否真能赢过我,还得拭目以待。”
两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隐藏在“东山会”背后的更大秘密,正在逐渐浮现……
赵青云与顾长卿的对话后,局势并未平静。第二日,京城突然传出消息,边境某处发生了严重冲突,而冲突的幕后推手正被怀疑与京中某势力勾结。这则消息让朝堂震动,众臣议论纷纷,矛头逐渐指向了顾长卿。
与此同时,赵青云收到一封来自未知来源的密信,信中简单写道:“小心顾长卿,他背后另有主谋。”信件未署名,但其字迹苍劲有力,显然出自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者之手。
赵青云仔细琢磨,心中警觉更深。他将信件带给沈正华,两人一同分析。沈正华皱眉道:“此信可信度不低,顾长卿虽狡猾,但他不太可能是整个‘东山会’的策划者。看来,这背后还藏着一位真正的幕后主使。”
赵青云点头,沉声道:“若不尽快找出幕后之人,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可能白费。”
当晚,赵青云收到顾长卿的邀请,前往城外的一座别院议事。赵青云虽知此行危险,却还是决定赴约。
在别院中,顾长卿态度平和,甚至还亲自奉茶,开口说道:“赵青云,我查过你的过往。你虽年轻,却深谙朝堂之道,难怪沈正华会如此器重你。”
赵青云微笑应答:“将军谬赞,若无沈大人提携,我不过是翰林院中一名普通侍读。”
顾长卿笑而不语,随后话锋一转:“赵青云,我今日请你来,是想与你坦诚相待。‘东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