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族都是家里有钱才能长年累月供子弟读书,世世代代积累下来,除了确实不成器的败家子之外,至少混个秀才没问题。要是有哪个子弟天赋好的话,弄个举人进士也不是很难。
而这些举人进士又会将他们的经验教训传给子孙后代,所以才造就了这种世代传承,把持地方上百年的科举世家。
苏惟钧又给几人都做了介绍,听说赵鸿义这次也中了秀才,吴斐然便笑道:“赵贤弟,我们既是同案进学,日后也少不得要在学里相互照应的。”
赵鸿义也笑道:“吴兄客气了,既是同学,自然是要相互照应的。”
寒暄了一阵,众人便各自散了,赵鸿义和范、苏二人回客栈,赵鸿义还与汪立诚约好了回程一起走。
放榜后的第二天,按规矩新中的秀才要去谒见大宗师的,赵鸿义便早早去了试院大门外等候。
在这里,他又一次见到了院试案首吴斐然,当然还有第二名廖文瀚。
这次院试一共取中了五十名生员,上海县二十人,华亭县和青浦县各十五人。
在场的士子们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堆人:上海的士子聚拢在一处说话,华亭的士子围在另一处讨论,两边隐隐然有些别苗头的意味,剩下的青浦县士子也在旁边凑成一堆。
直到大宗师传令谒见,这些新中的秀才们才在小吏的指导下按名次排好队,整整齐齐地走进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