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半个月前那事后,他总是跟姜冕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为了不让姜冕不自在,也很少出现在姜冕面前,有时候甚至几天都不会出现。
有时候不得不出来跟姜冕接触,说话之前也会在心里转一个弯,尽量避免让姜冕不舒服。
徐凤鸣又占了一回上风,当即心情舒畅,出门了。
两个人去街上闲逛,现在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街上除了按时巡逻的士兵外没多少行人。
两人转了几圈,徐凤鸣忽然福至心灵问郑琰:“大安城有长春阁吗?”
“当然,”郑琰说:“当初宋大人开这长春阁,还得多亏闵相和殿下力排众议呢,否则这长春阁还真不一定能开到大安来。”
徐凤鸣:“哪个殿下?”
郑琰:“……”
第二次了!
徐凤鸣心情大好,跟姜冕去了长春阁。
这长春阁已经开在外城了,地理位置并不好,生意却跟楚国长春阁的一样好,三人还未走近,就听见长春阁里的声音了,看来还是宋扶经营有方。
三个人进了长春阁,没多久,郑琰就认出好几个士族子弟和朝中大臣。
“哼,”郑琰冷哼一声:“这些人平时看起来冠冕堂皇、衣冠楚楚,当初满口仁义道德,列举了不下百八十条开长春阁会如何如何损害民生的屁话。
结果百姓还不知道这长春阁的门朝哪开呢,这长春阁有几个雅间,总共有多少阶台阶他们倒是门清。”
徐凤鸣:“你是说当初要开长春阁,朝廷中有很多人反对?”
郑琰点头:“当时除了闵相和殿下,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徐凤鸣:“那为什么最后又同意了?”
姜冕:“因为宋大人承诺,长春阁所有的收入,都会分六成上交给国库啊,凤鸣兄,你不知道?长春阁在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的规矩啊,要不然你以为宋大人为什么仅短短几年时间就将长春阁开遍了各国?”
郑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