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晋国的事情不说,此时暗影卫得到曹髦的命令后,按照卫瓘等人的计策,准备暗中收买孙綝。
自从吴大帝孙权驾崩后,孙亮继位以来,吴国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
孙权给孙亮留了五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诸葛恪,孙峻,滕胤,吕据和孙弘,几人皆是有才之人,但是就因为有才能和抱负从而使得他们恃才孤傲,因此他们之间产生权利之争也在所难免。
首先是孙权刚驾崩时,孙弘秘不发丧,打算伪造诏书,赐死诸葛恪,而此事被孙峻发觉并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假意宴请孙弘,乘机除掉了孙弘。吴国的权力斗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孙亮登基后奉诸葛恪为太傅,前期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免掉赋税,收获了百姓的爱戴,也使得诸葛恪愈发膨胀起来。
于是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之后诸葛恪包围合肥新城,苦战月余仍不能攻克,加上天热和饮水以及士卒久战疲劳等诸多原因,士卒们纷纷患病,已经达半数以上,死伤随处可见。
魏国知吴军情况后,命文钦、毋丘俭趁势率军急进,合击吴军。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士卒们受伤染病,死伤惨重。
也因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诸葛恪回朝之后,开始独断专权,引发了皇帝孙亮的不满,此时孙峻也想夺权,故而与孙亮一拍即合。
于是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孙峻埋伏了士兵,诸葛恪在宴席上被害,之后被夷灭三族。
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升为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封富春侯,开始掌控朝政,之后更是为了维护孙亮的统治,赐死废太子孙和。可惜后来在支援江夏途中病死,这也是晋吴在襄阳停战的原因。孙峻死后,他的弟弟孙綝继承了他的权利。
而滕胤和吕据素来和孙峻不合,如今孙峻死后想要分了孙綝的权利,以便之后还政给孙亮,双方权利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孙亮在滕胤等人怂恿下派陶濬出使魏国,提出平分江夏的要求,如果成功可以借此增加孙亮的威望,也能打压孙綝,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
正因如此背景,给了暗影卫机会,在曹髦以及羊祜等人的支持下,暗影卫成功接近孙綝,并且向孙綝提供陶濬在魏国与曹髦眉来眼去,有心投敌的信息,而陶氏兄弟支持滕胤和孙亮,这便给了孙綝打压滕胤等人的机会,只是缺少一份有力的证据。
而魏国显然早有准备,卫瓘和孙华用计故意让副使孙基看到了卫瓘写于陶濬的书信,信中卫瓘陈述魏帝曹髦对他们兄弟的欣赏,承诺只要他们愿意投奔魏国,便给予高官厚禄。
同时张华又命人模仿陶濬的字迹写了一封给卫瓘的回信,信中大概意思是,包含了对曹髦的看重的感激,并且表示自己有心投魏但是放心不下陶璜,陶抗等家人,如果魏国能够救出,则愿意投奔魏国。
而张华又在恰当的时机故意把信件遗落,让孙基可以得到这封信,并且假装很紧张的寻找重要的东西,以此来让孙基增加猜疑和确认陶濬有背主投魏的想法。
果然孙基被骗,以为陶濬故意与魏国拖延时间,好安排家人反叛来投奔魏国,所以孙基假借回吴国说明为何谈判拖延这么久,以及所遇到的情况为由,辞别陶濬返回吴国。
孙基马不停蹄的回到吴国后,把这件事上奏给孙亮,而孙綝作为辅国大臣自然也得到了证据,不管真假,孙綝要的就是以此剪除孙亮和滕胤的支持者。
于是孙綝借题发挥,中间虽有陆抗等人的担保,但也无济于事。
而由于陶璜和陶抗领兵在外,为了避免引发兵变,于是孙綝逼迫孙亮下诏把陶璜兄弟召回建业,迫于压力孙亮无奈照做。
于是孙綝命人去传达诏书,陶璜二人奉诏离开后,孙綝的人又把与陶家兄弟亲近的军中将校抓起来,关押了一批,斩杀了一批,想以此消除陶家在军中的威望,从而掌控这支力量。
陶璜和陶抗回到建业后,直接被孙綝派人抓捕入狱,此时整个陶家早已经被监视起来。
而远在谯城的陶濬并不知家中变故,而且来魏国时间已经很久了,而孙基回去后就再没有信息传来,就想着辞别魏国返回东吴。
就在这时陶家仆人陶气慌不择路的跑进来,跟陶濬汇报了家里的变故,陶濬知道自己被陷害,从而害了陶家,于是忍住怒火去跟曹髦辞行,曹髦不可能放他离开。
于是曹髦说道:“吴国君臣不辨是非,醉心于内部权利斗争,先生何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