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李悝变法,魏国便成第一战国;齐国邹忌变法,两战而弱魏;秦孝公商君变法,秦国遂成虎狼之师;就连韩国用申不害变法之后也曾强盛一时,寡人继悼王吴起之志,继续推行变法,又有何危?”
公孙衍捋捋胡须道:“楚王言辞依旧犀利!大王有强楚雄心,禀承前人之志推行变法,在衍心中,楚王乃不世之明主!当是时,齐用邹忌,韩用申不害,秦用商鞅,皆法家也。邹忌变法,顺从国君行事,以君子担任官吏而防止小人混杂,修订律法清除奸吏,齐国国力渐强;申不害以术强韩,却也害韩,不如不变;商鞅重法,故秦之变法最为彻底,也最为严酷,秦国公室对商鞅无不咬牙切齿,只可惜秦国公室势力不足以对抗秦孝公,故商鞅可顺利推行变法,而孝公之后,秦王嬴驷不容商鞅,其车裂亦是必然。魏、秦、齐、韩皆变法,为何独楚国变法有危险?魏文侯变法,其时三家初分晋,而魏国独强,文侯贤主,外无强敌,内政清明,变法顺遂;其后齐国变法如涓涓细水,亦无波澜;秦国变法之时,关东各国互相攻伐,无暇顾秦,商鞅虽然得罪了秦国的公室,但因为秦孝公的信任,秦国得以持续变法二十余载,终成强国。”
“再看楚国,楚国疆域虽大,却多异族,更有数十封君,整个楚国被这些异族和封君割裂地七零八落,难以像秦、齐那般凝聚国力,是以楚国虽带甲百万,战力却不如秦、齐。是以晋楚百年争霸,大多数时候都是晋国压制楚国。至于悼王之时欲变法图强,吴起此时离魏赴楚,提出楚国变法的最大阻碍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然吴起变法引起了楚国昭、景、屈三氏以及诸多封君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悼王逝后,楚国贵族群起而杀吴起,楚国变法因此而中断。现如今虽然楚王雄才大略,但三氏及封君依然如故,即便大王可以压制三氏及封君,然则大势已非彼时可比。当今战国风云变幻,各国纷争更胜往昔,秦、楚、齐三强鼎立。然则,秦、齐已然完成变法强国,楚国尚未变法便已经是三强之一,一旦让楚国变法完成,秦、齐是否秦国对手?外臣料想秦王、齐王亦日夜担忧此事。”
公孙衍说完,笑吟吟地看着昭阳。
昭阳面色不变,“公孙先生的意思,秦、齐会阻碍我国变法?”
公孙衍笑而不语,但明亮的眼神告诉昭阳以及熊槐:对,就是这么回事!
纵然公孙衍舌灿如花,昭阳认定了其目的无非要回失地,便也不反驳他,反而伸手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在下以为,楚国变法的最大变数是贵族,贵族安则变法成,贵族乱则变法败,变法败则楚国危矣!”公孙衍继续说。
熊槐点点头,公孙衍说得不错,这也是他虽然获得了三氏的忠诚却一直不敢对封君动手的原因,内有封君联合作乱,外有秦齐虎视眈眈,那样的局势对楚国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那他熊槐便成了秦国一统华夏的加速师了。
“呵呵,真是难为公孙先生,身在魏国却心系楚国,不枉寡人引先生为知己啊!”
公孙衍闻言脸色一红,“楚王说笑了,衍既为魏臣,心中所系自然是魏国以及魏王。”
魏国使团的人也都看看公孙衍,看看楚王,各自分辨着二人的关系。陉山之事,他们都是知道的,魏王也知道,否则魏王也不会派公孙衍来使,希望借助楚王对公孙衍的赏识打开局面。
“哈哈,寡人知晓!”说着熊槐指指心口。
公孙衍真是怕了楚王的这种伎俩,万一使团中有人看不透楚王的诡计或者故意曲解楚王之言,回头向魏王谗言,他就被动了。
还是说正事要紧!
“楚王也知秦国正准备攻击义渠。”
“哦?这个还真不知道,先生可知秦国何时进攻义渠?”熊槐佯装不知。
公孙衍一眼就看透了熊槐的装傻,楚国怎么可能没有谍者散布在各国收集情报?不过他也没有戳穿,“外臣也不能确认哪一天,不过外臣来之前,张仪曾派遣使者来大梁,告知我王秦国将会在三月下旬进攻义渠,等平定义渠之后便来助我王夺回被楚王占领的汝水南岸!”
“秦国主动?”昭阳眉头紧皱,这似乎是张仪的风格。当初楚威王病逝陉山大营,也是张仪说服秦王停止攻击魏国,并令魏国以商洛之地换取秦国出兵助魏夺取陉山,这也才有了大王北上陉山谈笑间退秦魏联军。
公孙衍点点头,“秦、魏、齐乃是盟友,魏国有难,秦、齐岂能坐视不理?”
“齐国也要出兵助魏?”熊槐问道。
“只要秦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