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云无心送来消息:赵、韩两国合兵十万围攻魏国东部重镇襄陵,韩军主将韩举、副将申差,赵军主将安平君赵豹,魏军守将公孙喜。
熊槐当即召开了一次会议,分析此次韩赵伐魏对局势的影响。
“想必秦齐两国也已经收到这个消息,无心,两国有何动向?”熊槐问道。
“韩赵联军八月初六抵达襄陵,初七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初九开始攻城。我初十陆续收到消息,到目前为止尚未探得两国异动。”
“看来这一次又是三晋内斗,秦齐坐观。”昭阳说道。
孙膑:“如此便证实了秦、齐欲乱中原以渔利的目标。”
“先是齐、魏攻赵,如今韩、赵攻魏,齐国会不会出兵助魏?”熊槐问。
“那就要看战局了!”孙膑说道,“如果魏军不支,魏王必然求援于齐,齐王多半会出兵相助。若能败赵于襄陵城下,赵国必然实力受损,赵国弱一分,齐国北上的威胁就小一分。若魏王不求援,那便意味着魏国有能力独抗韩、赵两国,齐国也乐见三晋内斗,相互削弱,魏国越弱,就越依赖齐国。”
“若是赵、韩攻克襄陵,又有何影响?”熊槐又问。
“恐阻断齐、魏联系,故一旦襄陵陷落,臣以为齐国必然出兵!”鹖冠子说道。
“鹖冠子言之有理,齐国出兵,韩、赵必成困兽。但我若是公孙喜,便不会等着韩、赵联军攻破襄陵。”孙膑说道。
“莫非伯灵想将襄陵拱手相让?”沈衍笑问。
熊槐一听便明白了怎么回事,暗道不愧是孙膑。
“呵呵,总要坚守两三个月,消耗一下韩赵联军粮草的。之后撤离百姓、粮草,假意不敌,撤出襄陵。待赵、韩联军入城后,联合齐军围城,困之。”
“韩、赵必遣援军来救,伯灵是打算复现围魏救赵吧?”昭阳问道。
“然襄陵城内的韩赵联军亦不在少数,其若出城,魏齐两军恐难讨好!”沈衍说道。
“齐以匡章将兵,魏以公孙衍替公孙喜,则此计可行也!”孙膑说道。
“若为稳妥计,魏军只需固守,待韩、赵联军兵疲将乏、粮草将尽之时反击便可。”一那样说道。
“诸位以为,魏军会如何应战?”熊槐又问。
“揣魏王之心思,当固守以待反击。”孙膑回道。
“如此,秦、齐、楚三国坐视中原乱战,得利最大的看起来是秦国呢!”熊槐有些忧愁,他还是不死心,“有没有办法令秦、齐也卷入其中?”
众人沉默。
“恐怕秦王、齐王也如寡人一般想法啊!”熊槐苦笑道。
“大王,此战唯一的变数在于韩赵能否破城!”孙膑又道。
“伯灵以为其能破城否?”熊槐问道。
孙膑摇摇头,“魏国虽没落了,但赵国新败,韩国恐亦畏首畏尾,不敢尽全力,是以臣推测此战韩、赵难以破城。”
“有没有办法暗中助其破城?”
孙膑再度沉默起来。
众人也都在思考:楚如何助韩赵破襄陵而不被秦、齐、魏察觉?
昭阳沉吟片刻,说道:“大王,臣以为多一事莫如少一事,任三晋乱斗便是。齐国即便不出兵援魏,也必暗中谋燕与中山,且只要齐国不出兵,便无瑕顾楚。三晋之斗,非短时间能见分晓,而我国也须专心与越国斗上几场。如此,关东各国皆乱,秦国坐山观虎斗,自然不会有异动。可若是一旦被秦国察觉我插手三晋争斗,恐亦不会袖手旁观。”
昭阳的建议确实稳妥,可熊槐总想搞点事情出来拉秦国下水,想了又想,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他叹了口气说道:“也罢,暂且静观襄陵之战便是,如何应对此战,我等还是见机行事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熊槐总算有所闲暇。自正式推行郡县以来,熊槐扩大了令尹府的规模,郡县上的事情都扔给了令尹府处理。昭阳每隔几天都要将所有的奏折以及对每一件事情的处理全部呈上,并总列一个事项表,以供熊槐审阅。无论大小事的奏折,熊槐虽然不会全看,但也会抽查。左尹景华、右尹昭翦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令尹府,协助昭阳处理政事。两人分工不同,景华处理的是民事相关的事务,而昭翦则是处理刑、法相关的事务。要等到四大州牧正式处理各州政事以后,令尹府需要处理的事情就会相对少一些。
郑袖还有三个月就是产期了,熊槐想到也有些日子没有去看望她了,等昭阳等人离去之后,便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