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田制基础上的。
北方人复栽的目的本是除草,或许北人南渡后也是本着除草的意图进行复栽,但插秧技术却在复栽中诞生了。
插秧有两个环节组成,每年三月前后将稻种播在拥有沃土的苗圃之中,苗圃中出土的秧苗几乎没有间距,因而占地很少,大约一个月左右再移栽到稻田之中。从苗圃中移栽稻秧,本意是将与稻秧同时生长的杂草拔出,无意之中成就了插秧技术。中唐诗人高适有诗“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说明中唐以前,插秧在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水田技术了。但是这时的插秧目的仍在除草。
插秧为一年两熟稻麦轮作提供了条件。这条件是什么?就是时间与空间。水稻三月种者为上时,收获期在八月下旬。而冬小麦的播种期多在八月下旬、九月上旬,收获期却在四五月,相互重叠的用地时间不具备水稻收获后种植冬小麦的条件。
有了水稻插秧技术,一切都不同了。
一般三月开始育秧,虽然这时正是冬小麦的生长期,但育秧是在苗圃进行,稻麦不存在用地之争,待四月末、五月初冬小麦收获上场时,这正是水稻移秧的日子,稻麦用地完美地衔接起来。宋人陆游诗中就有“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的情景。
冬小麦收割、水稻插秧都在四五月间进行,乘着梅雨季节的间隙,抢种、抢收,是农家最繁忙的时节。
楚国如今已经占据江、淮中下游地区,在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的寒冷期,如果能够推广稻麦轮作,粮食产量将大大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几乎占据了整个南方的楚国未来也将更加富庶,持续作战能力更强。
这,或许才是楚国未来一统路上最强大的助力!
:()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