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做到,可不容易。”
李世民在一旁听到李治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治儿,你能有这感悟,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以后跟着萧先生,还有得学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治和萧德言的师生情谊就像那陈酿的美酒,越发醇厚。在书房里,常常能听到萧德言抑扬顿挫地讲解经典的声音。
一日,萧德言拿着本《左传》,对李治说道:“殿下,这《左传》可不得了,里面记载了好多春秋时期的大事小情,各种历史人物粉墨登场,这里面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就说这晋楚争霸的故事,这里面可藏着外交、军事、用人等多方面的诀窍。”
李治眼睛紧紧盯着书本,好奇地问道:“先生,那晋楚争霸,晋国咋就赢了?”
萧德言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殿下,这晋国能赢,关键在于君臣一条心,大家齐心协力,像攻城一样,劲儿往一处使。在用人方面,那也是独具慧眼,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像把宝剑插入合适的剑鞘。外交上,他们长袖善舞,搞合纵连横,今天和这个结盟,明天和那个联手。军事上更是战术多变,让人捉摸不透,就像那变幻莫测的天气。殿下日后要是当了藩王,这用人之道可得好好琢磨,得把臣工们团结在自己身边,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可别让手下人给蒙蔽了。”
李治连连点头:“学生记下了。那这晋楚争霸里,有没有关于老百姓生活方面的启示呢?毕竟国家都是由百姓组成的,百姓要是过不好,国家也强不到哪儿去。”
萧德言眼睛一亮,笑道:“殿下心思细腻,当然有启示。打仗的时候,粮草就像士兵的命根子,这粮草从哪儿来?还不是老百姓种出来的。所以君主得重视农业生产,少收税,少让老百姓服点劳役,让他们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这样国家才能有稳固的根基,就像城墙有了坚实的地基,不怕风吹雨打。”
在课堂之余,李治也会和萧德言分享自己在宫中的一些小想法。有一次,李治皱着眉头对萧德言说:“先生,学生在宫中看到那些宫女太监,每天忙忙碌碌,累得腰酸背痛,生活辛苦。学生就想,等以后有能力了,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也能过得轻松点就好了。”
萧德言听了,心中暗暗赞许,说道:“殿下有这颗仁慈之心,真是难得。这就是仁政的一种体现啊,不过殿下也要知道,施政这事儿就像走在悬崖边,得小心翼翼,考虑周全,不能这边照顾到了,那边又出了岔子,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李世民也没闲着,时不时就来关注李治的学业情况。有一回,李世民走进书房,问道:“萧爱卿,治儿最近学业有没有进步啊?是不是还整天想着玩蛐蛐儿呢?”
萧德言笑着回道:“陛下,晋王殿下可努力了,一刻不停。对经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还常常能冒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见解。”
李世民听了,喜上眉梢:“哈哈,那就好。朕就盼着他能把大唐好好地传承下去,别让朕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败在他们这代人手里。”
可惜,岁月是把无情的杀猪刀,萧德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他拖着虚弱的身体找到李世民,苦着脸请求致仕:“陛下,臣这把老骨头实在是折腾不动了。臣想回家养老,享享清福。”
李世民一听,皱眉道:“萧爱卿,你可是晋王的老师,他这还没学出师呢,你怎么能说走就走?朕不答应,朕还指望着你把治儿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藩王,你可不能撂挑子。”
萧德言满脸无奈:“陛下,臣感激您的信任,可臣这身体就像那破了洞的风箱,进气少,出气多,实在难以支撑啦。不过臣就算不在宫中常住,也会时常进宫,给晋王解解疑惑,就像那及时雨,关键时候来那么一下。”
李世民沉思片刻,叹了口气说:“萧爱卿,朕知道你不容易。这样吧,朕赐你爵封武阳县侯,你就好好养着身体,等身体好点了,多为治儿操操心。”
萧德言感动得热泪盈眶:“陛下的大恩大德,臣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臣一定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