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富者曰:“子凭何前往?”曰:“吾有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购舟而下,犹未能也。子凭何前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归,以告富者,富者面露惭色。西蜀距南海,千里之遥也。富僧不能至而贫僧至焉。人之立志,岂不如蜀地之贫僧乎?
故聪敏者,可倚仗而不可倚仗也,自恃其聪敏而不学,乃自败者也。昏庸者,可限制而不可限制也;不自限其昏庸而力学不倦,乃自力者也。
11.送东阳马生序
明
·
宋濂
我在年幼的时候就非常热爱学习。然而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得到书籍来阅读,于是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下来,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那时候天气极其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已经结成了坚硬的冰块,手指也冻得几乎无法弯曲伸展,但我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抄写完之后,便立刻跑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从来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愿意将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等到成年以后,我对古代圣贤的学说和道理更加仰慕向往,却又担忧自己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以及有名望的人和自己一同交流探讨学问。曾经不惜奔走一百多里路,到乡里德高望重的前辈那里拿着经书请教问题。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尊崇,前来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可他从未曾稍微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之处,询问其中的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愈加恭敬,礼节也就愈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回应;等到他高兴起来时,就又赶紧向他请教。所以尽管我很愚笨,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不少知识和见闻。。
想当初我外出拜师求学之时,身上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艰难地行走于那幽深的山谷、高大的山岭之中。正值严寒的隆冬时节,狂风怒号,漫天飞雪,积雪深达好几尺厚,可我的双脚皮肤却因寒冷而冻裂了都毫无察觉。好不容易到达学馆住处后,四肢早已僵硬得无法动弹,服侍的仆人赶忙端来热水让我浸泡冲洗,又用被子将我紧紧包裹起来,过了许久身体才渐渐暖和过来。
我住在这简陋的旅店之中,店主每天只提供两顿饭,而且没有什么新鲜肥美、美味可口的食物供我享用。一同居住的同学们个个穿着华丽的绸缎衣裳,戴着红色丝带和珠宝装饰而成的帽子,腰间还系着洁白无瑕的玉环,左边佩戴着锋利的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照人的模样宛如神仙下凡一般;而我呢,则只能身穿破旧的粗布袍子和打着补丁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但我心中丝毫没有羡慕之意。因为内心有足够让我感到快乐的事物,所以根本不会去在意吃穿方面的享受不如他人。大概我的勤奋和艰苦就是这样的吧。
如今虽然我已经年老力衰,尚未取得显着的成就,但所幸能够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当中,承蒙天子的恩宠和荣光,得以追随在公卿大臣们身后。每日侍奉在旁陪坐,并随时准备回答各种咨询问题。就连天下之人也会错误地称赞我的名字,更何况那些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这些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都会提供给他们粮食补助,父母每年也会送来冬夏的衣服,因此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受冻挨饿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下面诵读诗书经典,再也不用四处奔波劳累去求学。这里还有司业和博士作为他们的老师,只要向老师提问请教,没有不给予解答的,只要有所需求,没有不能得到满足的。凡是应该有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完全不像我当年那样需要亲手抄写,还要从别人那里借书才能看到。如果学业不够精进,品德修养未能达成,不是因为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这般专注罢了,又怎么能归咎于其他人呢?
东阳的马生君则,已经在太学里学习两年了,他的同辈们对他的德行才华都称赞有加。我到京城的时候,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还撰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跟他讨论学问的时候,他说话温和,神色谦逊。他自己说年少时在学习方面用心刻苦,付出了很多努力,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学习的人啊!当他即将回家探望亲人的时候,我特意把求学过程中的艰难告诉他。那些说我是勉励同乡努力学习的人,确实理解我的心意;然而指责我是在夸耀自己的机遇好从而在乡亲面前骄傲自大的人,又哪里真正了解我的想法呢??
12.与友人书(节选)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