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朱锐的内心一直因出使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人选之事而纠结万分。他深知,此次出使意义非凡,既关乎两国的友好邦交,更是对大明与瓦剌之战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这礼部的几人,恐怕皆难以担当此等重任啊。” 朱锐喃喃自语着,微微摇头,那眉头紧紧锁成一道深邃的沟壑。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失望与焦虑,仿若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中苦苦寻觅着那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朱锐倚在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揉按着太阳穴,心中暗自思忖着各种可能的人选。朝中诸多臣子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但每一个人似乎都存有不足之处。他不禁心生烦躁,站起身来,在御书房中缓缓踱步。
这一日,朱锐如往常那般,继续翻阅着奏折。蓦地,他的目光被一份折子紧紧吸引住了。那是太常寺少卿黄养正呈上的折子,此人竟毛遂自荐,欲出使东察合台汗国。朱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朱锐对黄养正并不陌生。此人向来刚正不阿,浑身散发着浩然正气,本是担任御史的绝佳人选。当初将他安置在太常寺少卿之位,正是看中了他的正直人品。朱锐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暗自斟酌着黄养正的自荐之举。
“黄养正,你倒确有几分胆量。” 朱锐低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赞赏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黄养正那坚定的眼神和不屈的身姿。
此时,朱锐的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决定批准黄养正出使的折子,同时,恰逢礼部左侍郎一职空缺,他要让黄养正进入礼部,担任礼部左侍郎之职。朱锐坚信,黄养正的正直与勇气,必定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
隔日,早朝之上,气氛沉凝而紧张。
大臣们分立两旁,神色肃穆庄重,静静等候着皇帝的旨意。
朱锐稳坐龙椅之上,眼神坚定如磐石般不可动摇,面容威严似神明般令人敬畏。他缓缓扫视一眼群臣,而后沉稳开口道:
“朕今日有一事要宣布。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毛遂自荐,愿出使东察合台汗国。朕以为,黄养正此人刚正不阿,勇气可嘉。朕决定,同意黄养正出使,并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
朱锐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然而,就在朱锐话音刚落之际,礼部尚书陈循却站了出来。陈循身着礼部官服,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他微微躬身,双手微微颤抖,似乎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情绪。
“陛下,臣有异议。黄养正虽为人正直,但他并无礼部之经验,恐难以胜任礼部左侍郎之职。臣以为,臣有更适合的人选。”
陈循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他所推荐的人选才是最佳选择。
朱锐微微一愣,心中涌起一股诧异之情。这是陈循第一次在朝堂上 “顶撞” 他,这让朱锐感到十分意外。朱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静静地看着陈循,等待着他的解释。“陈循今日为何如此反常?难道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锐心中暗自思忖着,眼神变得更加锐利。
就在这时,黄养正站了出来。他向前一步,微微抬起头,直面陈循。
“陛下,臣虽未有礼部之经验,但臣愿以赤诚之心,为陛下效命,为大明谋福祉。臣相信,只要臣用心学习,定能胜任礼部左侍郎之职。”
黄养正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自信。
陈循微微皱眉,看着黄养正说道:
“黄少卿,你虽有勇气,但礼部之事繁杂,非有经验之人不能胜任。你切莫自视过高。” 陈循的手指轻轻捻着自己的衣袖,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
黄养正毫不退缩,回应道:
“陈尚书,经验可慢慢积累。臣之刚正,可保礼部之事公正无私。臣愿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尽忠。” 黄养正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决心。
此时,兵部尚书于谦也站了出来。于谦微微抱拳,郑重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黄养正大人可胜任礼部左侍郎之职。黄大人刚正不阿,正可整顿礼部之风。且此次出使东察合台汗国,非有勇有谋、正直之士不能担当。黄大人自荐出使,足见其忠勇。臣支持陛下之决定。” 于谦的声音铿锵有力,让人信服。
朱锐微微点头,看着于谦说道:
“于尚书所言极是。黄养正之刚正,朕深信不疑。朕相信他能胜任礼部左侍郎之职。” 朱锐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仿佛在告诉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