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夏,济世堂后院。
晨光微熹,思雨已经坐在药房里开始研习医书。案头摆着《黄帝内经》和一沓笔记,烛火将她稚嫩的侧脸映得格外认真。
"又偷偷早起了?"沈明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思雨吐了吐舌头:"爹爹说过,'勤能补拙'嘛。"
沈明轩走进来,看着女儿工整的笔记,心中既欣慰又有些心疼。自从上次协助破获毒杀案,思雨对医术的兴趣更浓了。
"今天想学什么?"他笑着问。
"我想学解毒!"思雨眼睛发亮,"上次要不是爹爹的显形墨,就抓不住那个坏太医了。"
沈明轩摇头:"医者当以救人为先。解毒固然重要,但基础更要扎实。"
说着,他从架上取下一个小瓷瓶:"来,我考考你,这是什么药?"
思雨接过来,先闻了闻:"有点甜,是甘草?"
"错了。"沈明轩笑道,"别只看表象。甘草和它很像,但这是"
"让我再看看!"思雨不服气,仔细观察药材的纹理,又轻轻咬了一小块,突然眼睛一亮,"是胖大海!它们都能润喉,但胖大海更凉性!"
"不错!"沈明轩欣慰地点头,"记住,医者看病也是如此。表象相似的病症可能有不同的根源,必须"
"像爹爹说的,要'四诊合参'!"思雨抢答。
"说得不错。"沈明轩取出一个特制的木盒,"今天教你一个新的诊病方法。"
思雨好奇地凑近。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排整齐的玻璃试管——这是沈明轩根据现代科技,用特制的琉璃改良制成的。
"这是"
"这是'验血观色法'。"沈明轩解释道,"不同的病症,血液会呈现不同的特征。比如"
他取出一管暗红色的血样:"这是昨天那位肝热患者的血。你看出什么了吗?"
思雨仔细观察:"颜色比寻常的深,而且"她把试管轻轻晃动,"粘稠度也不太对。"
"好眼力!"沈明轩赞许道,"传统的望闻问切虽好,但有些病症仅凭外观难辨。这种方法能帮我们看到更多。"
"就像爹爹说的'明察秋毫'!"思雨兴奋地说。
"对,但要记住,这只是辅助手段。"沈明轩正色道,"医者最重要的是"
"望而知其意,切而知其病!"思雨背出《内经》中的句子。
"不光是这样。"沈明轩摸摸她的头,"医者更要有一颗仁心。你知道为什么我总让你先去看那些贫苦人家吗?"
思雨认真思考:"是要我明白,医者不分贵贱?"
"没错。"沈明轩欣慰地点头,"你还记得上次那个磨坊的孩子吗?"
思雨点头。那是个得了热症的穷苦孩子,她去看诊时,发现他家连口锅都没有,熬药全靠邻居帮忙。
"后来我特意给他多开了几副药。"思雨小声说,"还偷偷放了些银钱在药包里。"
"这就对了。"沈明轩笑道,"医者,不只是治病,更要"
"医者父母心!"思雨脱口而出。
"今天跟我去看诊吧。"沈明轩收起木盒,"理论和实践要结合。"
济世堂前堂已经排起了长队。思雨跟在父亲身后,认真记录每个病例。
"下一位。"
进来的是一位老妇人,搀扶着一个面色发黄的年轻女子。
"大夫,我媳妇害喜三个月了,这两天总是恶心,什么都吃不下。"老妇人焦急地说。
沈明轩看了思雨一眼:"你来诊脉。"
思雨有些紧张,但还是上前为年轻女子把脉。她记得父亲教导的"三部九候"之法,仔细感受脉象的变化。
"脉象浮而无力,时有迟滞"思雨说出自己的判断,"是肝气郁结,脾胃不和。"
"然后呢?"沈明轩循循善诱。
"孕妇用药要谨慎。"思雨思索道,"应该以和胃安脾为主,佐以疏肝理气"
她提笔写下药方:"柴胡、白芍、陈皮、砂仁"
"且慢。"沈明轩突然打断,"你再仔细看看患者。"
思雨仔细观察,突然发现年轻女子的眼底有一丝淡淡的青色。她想起昨天学过的验血法,立刻明白了什么。
"爹爹,我想取一滴血样确认。"
得到允许后,思雨用银针取了一滴血,滴入试管。果然,血色略暗,还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