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有巢氏的,教民众怎么把木头架在树上搭窝,后来有巢氏发明了用槿树枝和草编织成茅屋,大家从此有了窝住的地方,这才是房屋的开始。
到了神农氏,也就是咱们的炎帝,这位更厉害!他爸是少典国君,他妈感应了神龙,生下了他,所以炎帝的身子像龙一样。炎帝干了啥大事呢?他教大家种植五谷,告别了以前吃草根树皮的日子,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
你说神农氏啊,他不光是个皇帝,还是个特会琢磨事儿的农业专家!他坐在那儿想着:“这禽兽啊,咱人多,它们可经不起吃啊!要是有一天动物全给吃光了,咱们老百姓不得饿肚子嘛?”于是他灵机一动,琢磨着:“草木一年能生一次,而且这草木里最能养活人的不就是五谷嘛!咱们得种五谷!”
说干就干!神农氏开始教大家看天时、看地势,找合适的地方种地。工具不够怎么办?神农干脆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农具。然后呢?还搞陶冶技术,制成镈、耨这些工具,带着老百姓开始种田,农耕文化就这么兴起来了。农活忙完了,大家还得穿衣服吧,神农又教大家治麻为布,衣服就有了,生活条件这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但这时候啊,百姓还没少受病痛折磨,那时候没啥药,病了就只能等着。所以神农同志又发了一份大愿:我得把治病这事也给解决了。于是,他开始尝百草!那可真是玩命啊!你说这草药有些能治病,有些可有毒啊!他一天能遇到七十种毒,七十种啊!那可了不得,普通人早就完了,但神农呢?他有个好本事,化解毒性。于是他就这么天天尝,天天总结,最后总结出一本方书,教大家怎么用药治病。
这还没完!神农又搞了个大创新,搞了个集市,叫“日中之市”。这集市厉害了,各地的人都来这儿买卖东西,各取所需,还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各干各的,市场秩序好得很。为了感谢天地,还搞了个大蜡祭,用赭色的鞭子抽草木,表示祭天。
再说啊,当时还有个奇事,就是火瑞出现了。神农把火当做象征,搞了各种以火命名的官职,比如大火、鹑火、西火什么的。
不过,好景不长,有个叫夙沙氏的诸侯开始捣乱了,叛乱了!他还搞了个煮海为盐的实验,不听神农的命令。神农派了个大臣箕文去劝,这箕文呢,话还没说完就被杀了!神农可没动怒,继续修德,结果这夙沙氏自己作死,被他的百姓反攻,夙沙氏完蛋了。
神农治理的地盘可大了,南到交趾,北到幽都,东到旸谷,西到三危,全都接受他的教化。可惜啊,神农最后南巡时崩于长沙,享年一百六十八岁。
神农氏还有一大串后代。儿子帝临魁接班八十年,临魁的儿子帝承干了六十年,承的儿子帝明干了四十九年,明的儿子帝宜干了四十五年,宜的儿子帝来干了四十三年,来又生了帝里,干了四十三年。
不过说到帝榆罔,那可不是个好领导!这位搞得法度残酷,老百姓怨声载道,他底下有个臣子蚩尤,炎帝的后代,特别喜欢打仗,还发明了各种大弩、刀戟。蚩尤带着诸侯们开始捣乱,榆罔完全制不住他。这时候轩辕黄帝出面了,带着各路诸侯和蚩尤大战于涿鹿。
这蚩尤呢,耍了个阴招,搞出一场大雾,黄帝的军队迷了路。黄帝一看,这不行啊,马上搞了个黑科技,发明了指南车,终于在雾中找到方向,擒杀了蚩尤。战后,大家都推举轩辕黄帝接替神农氏,成为天子。
至于黄帝的出身,那也是天赐的。他妈妈附宝,有一天看见大电绕北斗,结果怀孕了,生下了轩辕黄帝,故事就此展开!
话说黄帝的老家在河南新郑,姓公孙,长大后改姓姬,因为他在姬水边长大,咱就叫他姬姓黄帝。黄帝从小就很神奇,生下来会说话,长大后聪明绝顶,没人比得上。等他当上老大之后,就号称“有熊氏”,因为他住在有熊国嘛,还因为他以土德称王,大家叫他黄帝。
黄帝特别有智慧,他发明了阵法,打仗的时候内行用刀锯,外行用甲兵,摆好了旌麾,谁不服,立马开打!他天天拔山开道,带兵打仗,生活在路上,简直就是古代的游牧战神。虽然都城在涿鹿,可他从来没固定住在哪儿,时常搬家,以兵队为家。
有一天,黄帝做了个梦,梦见大风吹得天下尘土飞扬,全给扫干净了。还梦见有人拿着能射千斤的弩,赶着成群的羊,黄帝醒了之后一拍脑袋:“这梦有意思啊!这风肯定代表执政者!赶羊的那位啊,肯定是个能把老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的人物!”
于是黄帝就按着梦里的提示,去找能人,果然在海边找到一个叫风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