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浪花来?”刘幽求也劝桓彦范、敬晖:“武三思还活着呢,你们早晚得吃亏。赶紧想办法解决了他。”他们还是不听。
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还有个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女儿,因为犯了事被没入掖庭,但这姑娘聪明伶俐,会写文章,还懂政事,太后特别喜欢她。中宗复位后,就让她掌管诏书,还封她为婕妤。这上官婉儿和武三思还有那么一腿,所以她就站在武家那边,还推荐武三思给韦后。韦后和武三思玩得可欢了,中宗还在旁边给他们数筹码呢。这样一来,武家的势力又起来了。
张柬之他们几次劝中宗杀武家人,中宗就是不听。武三思和韦后天天在中宗耳边嘀咕,说敬晖、张柬之他们仗着有功就专权,对社稷不利,不如给他们封个王爵,罢免他们的官职,这样既显得尊重功臣,又夺了他们的权力。中宗一听,觉得有理,就封了敬晖、桓彦范、张柬之等五人为王,罢了他们的官。武三思这下可得意了,让百官恢复太后的政策,不依附武家的都被排斥了;当初被五王赶走的人,又都回来了。大权都落到武三思手里了。
太后在上阳宫去世后,中宗守孝呢,就让魏元忠代理朝政三天。这魏元忠可是个忠直之人,武三思就假借太后的遗诏,慰问魏元忠,还赐给他一百户实封。魏元忠接了诏书,感动得热泪盈眶。旁边有人说:“这下完了,魏元忠也被武三思收买了。”
武三思又让郑愔诬告敬晖等五人跟王同皎合谋废皇后,于是就把他们的爵位给削了,贬为远州司马。武三思还暗中派人把韦后的丑事写在布上,贴在天津桥上,请求废黜韦后。中宗大怒,派李承嘉去查。李承嘉回报说敬晖他们想造反,请求灭族。中宗就同意了。可大理丞李朝隐说:“他们还没经过审讯呢,不能就这么杀了。”于是中宗就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去了。可武三思还是假借诏书把他们给杀了。
武三思杀了五王以后,势力更大了,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跟我好的就是好人,跟我作对的就是坏人。”韦后呢,因为太子重俊不是她生的,所以就不喜欢他;武三思更是忌惮太子,几次想废了他。太子心里憋屈啊,就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他们还想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呢。可中宗和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都躲到玄武门楼上去了。中宗对他们喊:“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啥要跟着李多祚造反?”结果,那些卫士反而把李多祚给杀了。太子一看大势已去,就跑了,结果被手下给杀了。
那安乐公主还看上了武崇训的弟弟武延秀呢,中宗就把武延秀招为驸马了。这安乐公主啊,那可是个不安分的主儿,经常逾越礼制,跟外面的男人勾搭。可她的驸马呢,却是个守贞一的人。还有个宜城公主,她的驸马裴巽在外面找了个小三。宜城公主知道了,派人把那小三抓来,剥了她的阴皮,又剥了裴巽的额头皮,把阴皮贴到裴巽的额头上,把额皮贴到小三的阴部,还用线缝起来,再用鹅毛通便,敷上鸾胶,没一会儿就长好了。然后宜城公主就让裴巽在厅上办公,把僚吏都召集起来参观。您说这事儿,够恶心的吧?后来公主也觉得不太雅观,而且还得上朝呢,就又把那小三的额皮剥下来贴到裴巽的额头上,把阴皮贴到小三的额头上。那小三羞得自杀了。
自从宜城公主那档子事儿传出去以后,那些妇女们可是吓坏了,谁也不敢跟驸马爷多说两句话了。再说那安乐公主、常宁公主,还有皇后的妹妹成国夫人、上官昭容她们,都是仗着有势力,胡作非为。谁要是想求官,给她们送点钱,她们就能降下墨敕来给人封官。这墨敕啊,就是皇帝亲手写的诏书,可她们呢,直接就让中书省给办了,还斜封着交过去,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就把这些官叫做“斜封官”。您想想,西京、东都两地,各设了两个吏部侍郎,四个选官机构,每年选官的人数都上万呢!
特别是那上官昭容,她自己在外面盖了房子,出入自由,朝廷里的官员们也都争着去跟她套近乎,希望能借此升官发财。后来,她还被升为了昭容,权力更大了。您知道吗?有个叫崔浞的,跟昭容有那么一腿,昭容就向皇帝推荐他当宰相。
这上官昭容啊,还有个特别的爱好,她经常找那些身体强壮、擅长房中术的无赖少年,推荐给韦后。这些少年穿上女装,在宫里跟韦后日夜淫乐。您说这事儿,皇帝知道吗?嘿,他还真知道,可他就是不管。有一回,皇帝和韦后一起在街上观灯,放了几千个宫女出去玩儿,结果好多都没回来。
那时候啊,政出多门,官员泛滥,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