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敌意,仍是一副诚恳交友的样子,附和着对方,用广东话沟通
“西人火炮好犀利嘢”
没想那行商没接茬,收拾起东西,点了点头走了。
这行商腰间鼓鼓的,长靴子里似乎也有东西,显然不是好惹的人物。但年轻人依然笑得很诚恳,笑容,是他在镜壕的人设标签。
“nichos!”,“nichos!”
一个红头发的小弗朗机人匆匆而来
“o senhor!”
年轻人依然微笑,换了一门语言,迎了上去。
他叫郑一官,今年十八岁,福建泉州府南安人,去年才从家乡来此投奔舅父黄程。黄程在镜壕做海贸生意,东洋的、南洋的,都有涉及。自从这外甥来了之后,黄程的生意大有起色--十七岁的郑一官,自带出场bg,浑身上下都是光环:英俊、聪明、胆大、心细、情商高,还有开了挂一样的语言天赋。几个月他就学会了小弗朗机语,成为泰西人的翻译,又交游广阔,黑白两道都给面子,很快就声名鹊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镜壕不大,只有几个紧要去处:贸易的集市,水手们的酒吧,传教士们的圣宝禄传教学校,当然,最核心的当然是小弗朗机人自说自话成立的“议会”和“总督府”了。
大仗过后,一片混乱,有哀嚎的伤兵、凌乱的商铺门店,忙着去教堂叩谢神恩的泰西人郑一官行走在其中,笑容依然友好亲切,眼睛却很明亮,收集分析着每一个画面信息。
“总督府”中,议员大人们七嘴八舌
“我们应当写信给金尼阁主教,让他面见皇帝,要求大明的保护,收拾荷兰人”
“不,应该写信给paul,他是工部尚书,皇帝视他为老师”
“不妥,不妥!皇帝陛下说了,镜壕乃是大明领土,不求救还好,求救了,大明会派兵来镜壕的”
“怎办,我也接受不了大明在这里驻军”
“不,不是求救,是警告大明皇帝,荷兰人往北边去了,不是福建就是浙江,一定会攻击大明!”
“对,让大明人消灭荷兰人!”
听到荷兰人往福建去了,郑一官心中一颤,但不露声色,脸上保持着微笑,帮着他的泰西朋友打下手。
一干人商议完毕。郑一官也加快了脚步,回到舅舅家中
“啊固!啊固!”(闽南语舅舅)
此刻他终于放下脸上的笑容,换了一副精明又野心勃勃的面孔。
天下似乎有变,得赶紧给自己找一个更值钱的地方了,郑一官这么想。
:()明天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