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丹入手,张元只觉触体温润,等到全部取出拿在手上,汇成一捧,只见其个个大小均匀,色作青碧,形质如同美玉一般,光泽莹洁,细一数来,正好八粒。
却是这太一元精丹,按丹方所载用药数量,被张元炼成之后,五行归位,阴阳合一,正是天地混成,合一斤之数,共计一十六两,有茶杯大小一团,
不过此丹虽有洗髓换血并增寿之功,但服上二两,灵丹化液,流转全身,再服便无此灵效,只能增补元气,因此张元觉着多服无用,反而浪费,而为量又大,凝成一团,取用十分不便。
所以便趁这七日剥复之机,灵丹内中精气盈满,外放丹香,虚实相交之际,将其分化成八粒,每粒二两。
一粒之功,已与那一炉太乙紫金丹灵效一样,若是凡人服了百病不生,体健身轻,寿得永年,若是修道之人服了,以本身真气化炼,能轻身换骨,驻颜长青,增百年之寿,和一甲子吐呐之功,虽是以寻常呼吸聚会来计算,但也为数不少。
而张元也并不打算多服,有道是,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归根守本命,清净无为是根源。
但凡修炼,所炼者不过性命,性有五分,命有五分,性者心也,心若不清净,火候便把握不住,又怎能固得命基根本,服药再多,也不过是形体坚固,至多长生不死,那能以气合神,炼神成真,神光永耀,通达于天地,
再兼元胎将成时,那浊魔六贼,内引七情,外召六欲,一切法力俱都无用,全靠本身定力战胜诸魔。
所以张元只欲服上一粒,补完精血亏损和寿元之失,不至防碍平日炼功,本身却还是要勤炼那乾天九阳炼魂妙法,以固根基,以坚定力。
望着手中一捧丹药,张元面露喜意,心中暗道:“不错,不错,形体坚凝,灵精内敛,正是丹成无漏之象,似此放上千百年,也可灵效不失,真不枉我费这百零八日,时时看护的苦功。”
心中想罢,便往石床上走去,等到盘膝坐在蒲团之上,便将双手置于一个陶碗上空,见双手一开,便听得珠落玉盘之声,灵药已一粒粒落入碗中。
而后张元将目光看向丹炉,只见此时真火仍是束成一股,正在燃烧,显然内中真元尚未耗尽。
随即张元运用真气,张口一吸,便见火光收敛,化为一团豆大金珠,飞向张元口中,再由张元运用玄功,降下十二重楼,回返中宫玄窍。
真火一收,那丹炉便复黑乎乎的模样,满洞只余那剑气神光与九寒神珠宝光,仍大放光明。
而张元引元归宫之后,又将目光放在冰桌陶碗之上,用双指拈起一粒太一元精丹,放在眼前,看了几眼。
随后开口轻声说道:“正好防备严密,不惧打扰,服上一粒灵丹,试试功效。”
说罢,便将那太一元精丹放入口中,
丹药入口,张元因觉那灵丹触起来好似硬物,不由咀嚼了几下,不想那灵丹却十分绵软,一咬即碎,顿时只觉口齿之间,一股草木清香之气流转,随之便大片津液出现,尝起来那滋味好似荒漠中十分饥渴之人,喝着清水一般,甘甜无比
随听得张元咕哝地说了句“还挺甜”,便见其喉节一动,那股灵液,已随唾液元津被他咽入腹中。
灵液咽下,直达胃中,而张元只觉一股热气,上冲心窍,心跳之速陡然加快。
感此征兆,张元却并不惊惶,心中暗衬照经书记载,此丹服后,此乃正常征兆兀须等它传五脏,走百节,活动周身气血,方是下手兴功之时。
果不其然,正在张元寻思之时,伴随有心脏剧烈跳动,那股热气已传到肺部,却化为一股清凉之气,反降而下,经脾,又到肾中,自双腿而下,降至涌泉,于涌泉盘旋一圈后,又复上冲至两肾之间,下元之处,又汇成一股热气,直冲肝部,而后又到心部,最后又到脑部,转眼却又化为一股凉气,降至肺部
初时张元只觉心脏跳动剧烈,但并不痛苦,反而温热之意传来,十分舒适,待那股气息到了涌泉,便觉全身轻轻然,飘飘然,直似入了云端,待到那股气息到了脑部,此时只觉大脑一空,好似形体俱化一般。
待降到了肺部之时,一阵凉意传来,张元瞬息之间,便已回神,一时只觉呼吸之间,全身血液奔涌如潮,带着一股流水哗哗之音,于耳中不断响动,同时周身火热,骨节交接之处,更有爆豆一般的声响传出。
张元见状,心知丹药灵效已经生发,气血己动,正到了起火运化时节。
当下不敢怠慢,闭目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