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皱着眉头,一脸困惑地看向师傅,问道:“师傅,我听了那个故事,也琢磨了里面那些人的事儿。毕老爷吧,人可善良了,也有学问,自己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收留了天意,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可公正了。后来他中风动不了,也怪让人心疼的。他这善良的性子,对天意影响可大了。
天意呢,小时候过得不好,但特别争气懂事,对养父孝顺,人也坚毅成熟,对家里人有担当。就是可惜了,因为出身有些自卑,找工作的时候没办法。他对孩子是真好,尤其是对清高,那真是宠上天了,也帮衬着家里人,可就是没把清高教育好。
清高太让人不省心了,从小被惯坏了,脾气暴得很,自私又冷漠,还老是打老婆,对家里的事儿一点都不上心,连他爹都不照顾,还动手打,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他自己的日子也过得一团糟。
清高的媳妇可太可怜了,又勤劳又贤惠,一心一意为这个家,可没少受苦。刚开始对这婚姻还抱着希望,后来被清高打得心都凉了,只能默默忍着,付出了那么多,却啥也没得到,命苦啊!
还有江涛,小小年纪就遭这么多罪,一场高烧留下了斗鸡眼的毛病。他这一出事,清高就更不行了,整天喝酒打人,江涛的日子也跟着不好过,这一家人的命运咋就这么坎坷呢?
师傅,我觉着吧,这些人的事儿凑一块儿,就看出这人哪,太复杂了。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这一家人在命运里挣扎,看得我直叹气。”
师傅微微仰头,目光深邃,轻声说道 :“诸般因果,皆由心起,亦由业造。毕老爷一念之善,收留天意,种下善因,却未料后世子孙缘法如此复杂。天意虽性本纯善,然执念于亲情,溺爱成患,终致清高之顽劣,此乃未明育人之正途也。清高嗔痴过盛,以恶为行,累及妻儿,福泽散尽,家庭破碎亦是业障自尝。其妻儿无辜受难,实乃尘世之悲苦。人生在世,当明心见性,守善持正,莫为贪嗔痴所迷,方能超脱业海,得享安宁。然众生皆在迷障之中,唯有自省、修行,方可解命运之纠葛,化孽缘为善果,此乃尘世之真谛,亦是解脱之道也。”
小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旁的文集挠挠头,嘟囔着:“哎呀,程涛大师说白话,文邹邹的听不懂呀!”
师傅继续说到:“唉,这一家人的事儿,说到底都是自己种下的因果。毕老爷当初心软收留了天意,这是好心,可谁能想到后来会发展成这样呢?天意这孩子,本质不坏,也懂得感恩孝顺,可就是太溺爱清高了,分不清什么是真正对孩子好,结果把清高惯得无法无天,这就是不明事理的糊涂做法。
清高呢,被惯得一身坏毛病,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只知道欺负老婆孩子,完全不懂得珍惜家庭。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家人,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这就是他自己造的孽啊。他老婆和孩子是最可怜的,没做错什么,却要遭受这么多痛苦。
人生在世,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能被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控制。要多做好事,控制自己的脾气,不然就会像这家人一样,陷入命运的泥沼无法自拔。但大家都在这尘世中迷失,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改正错误,才能解开生活中的难题,把不好的命运转变成好的,这就是生活的道理,也是让自己过得好的方法啊。”
小六眼睛一亮,追问道:“到底应该怎么判断对与错?”
师傅目光温和地看着小六,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世间的对与错啊,就像是白天与黑夜,看似分明,实则复杂。对,往往是顺应着善良、公正与道义,是那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与益处的行为;错,则多是被自私、贪婪和嗔怒驱使,会伤害他人和自己。
比如这故事中的天意,他孝顺养父,这本是对,可过度溺爱孩子,便是错了。而清高打骂妻儿,这定是错,因为伤害了身边之人。我们在行事之时,当问问自己的心,此举是否会伤了他人的心、损了他人的利?若答案是肯定,那便可能是错的;若能让人心生欢喜、让世间多些美好,那或许就是对的。但这只是个简单的法子,真正的分辨还需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去思考、去感悟,方能在这纷扰的世间,渐渐明晰对错的界限。”
小六眉头紧锁,犹豫了一下说:“那如果有一个人因为我的邀请辞掉原来的工作来找我后来出了意外,这是我的错吗?”
师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情况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可能会觉得心里有负担,因为是你的邀请让对方辞掉工作。不过,这也不完全就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