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投降之后,那些奴隶自然也纷纷投降,毕竟吴军都没了,他们打给谁看呢。
源大夫急忙问左右:“我们杀的够了吗?”
“杀敌恐怕差不多,但如果投降者都算他们的战功,那肯定是不够的。”
源大夫知道投降的人肯定会算在祝平炎的战功里,也顾不上之前想象中的君子风范了,持剑冲进奴隶中挥砍:“杀,给我杀,不接受投降!”
奴隶们都惊恐的四散逃离,源大夫追上去连砍数十人,他的战车也紧随而来,却没有去斩杀俘虏,只是在一旁尴尬的看着。
史官走到源大夫跟前,没有去阻拦,只是淡淡说道:“杀俘可不算本事,不计入战功。”
源大夫停下挥砍,眉头紧皱,他忽然从俘虏中揪出一人,像是拎小鸡一样拎着他,看着细弱的四肢在空中划拉,嘲讽道:“要这样的俘虏,也是浪费粮食。”
史官从一旁的战车上取下一支掉了头的戈,对源大夫说道:“这样的俘虏,杀了也只是浪费武器。”
源大夫也没再争辩,就算要杀俘,也不是他这样杀的,况且无论怎么杀,杀俘虏都不可能算战功。
但他依然不甘心,对史官狡辩道:“这些俘虏也不能记到祝大夫的战功里,他们也有可能是被我杀投降的。”
史官有些无奈:“你的这些狡辩,留着日后和莒公说吧,若是莒公相信你,我就这么写。”
然后他又走近了些,低声说道:“就是不计算这些奴隶,单是那一千吴军,你就已经输了,所有地方都输了,别再输了气度。”
源大夫沉默片刻,剑指莒军的主战场说道:“还没打完,胜负也未可知。”
-
确实还没打完,此处战争获胜,但大部队还在打,所以在收拢俘虏并简单整顿之后,他们就继续列阵前行,夹击吴军右翼。
吴军自然有所应对,分出部分兵力列阵迎敌。
祝平炎远远望见吴军部队清一色的黑甲,知道这些人和之前打的杂兵不一样了,不敢再用单薄的三排阵接敌,将锋线缩短一半,以加强纵深。
阵型的锋线越长,与敌军接触面积越长,提高杀敌效率,纵深越厚,越不容易被击穿,降低溃败可能。
也可以这样理解,锋线军队的攻击力,纵深是军队的血量。
而在人数相当的战斗中,锋线和纵深自然不可兼得,所谓阵法,就是在这二者之间取舍。
以祝平炎如今的杀敌人数,源大夫几乎不可能超越,稳扎稳打就好,没必要再冒险。
况且这次的敌人有许多战车,他这边作为没有战车策应的纯步兵军队,如果阵线单薄,肯定会成为敌军的突破口。
在重骑兵出现以后,两三排的阵线就变得毫无防御力,同样的,在这个战车横行的年代,单薄的阵线必然会被战车碾碎,所以步兵一般都是以二十五人的方阵出现,后期随着步兵发展,更是有十纵深的百人方阵。
兵种和战术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步兵出现了方阵,战车自然也有所应对。
之前说过,战车虽然被骑兵淘汰,但战车其实是更加多功能的骑兵,兼具了多种骑兵的功能,所以在面对步兵方阵的时候,可以远程射击骚扰,也可以游击牵制,或者攻击阵角。
而在做这些之前,首先需要与敌方战车交战。
步兵方阵相较于战车要迟缓得多,所以在双方遥遥相望,步兵逐渐接近的时候,战车会先交战一波。
此时源大夫便高声询问:“若此次赌注以军功论,斩步兵和斩车兵可大不一样。”
祝平炎应道:“好,斩车兵一人,可算十人。”
源大夫仍不满足:“十人,似乎……”
史官在旁边提醒:“你杀的都是奴隶,祝平炎俘虏一千吴军,擒获敌将,真要算起来,你们差的可就远了。”
源大夫便改口道:“似乎很合理。不过要说清楚,上一战,我一共比你少了八百人。”
这是没算那些投降的奴隶,也没算将领、士兵和奴隶的区别。
祝平炎略微计算了一下,八百人,就算换成车兵也是八十人,也就是大约27辆战车,源大夫想靠十辆战车斩获二十八辆战车,可能性很小。
他现在最害怕的不是能不能赢,而是源大夫会不会信守承诺,万一不同意,这货以此为借口耍赖,那不是白忙活了。
于是他便同意了。
源大夫松了一口气,心说这小子还算大度,也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