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地仙不会轻易动手,这是地仙们为了保护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
在吴王阖闾还是公子光的时候,吴王僚就想让他参与地仙之战,公子光当时如果不是害怕吴王僚坑他,也就真的答应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巅峰灵台参与地仙的战斗就是找死,如今公子光已经成了吴王阖闾,巅峰灵台也成了地仙,他的信心自然更加充足。
所以他不想守规矩。
双方交战没多久,吴王就出手了,宋公作为联军中唯一的地仙,也不得不出手对抗。
地仙之间的交战就像猜盲盒,谁也不能确定对方的实力,与之相比,社稷的强弱倒是很好猜,国力越强,社稷也就越强。
几年前宋国与吴国的实力相差不大,但现在吴国都差点把楚国灭了,正处于鼎盛时期,肯定已经超过宋国了。
所以宋公应战时有些底气不足,先打出一道攻击试试深浅。
吴王大概了解吴王僚和齐襄公的实力,所以才敢主动出击,但毕竟关乎自身安危,一开始也很小心。
双方这么试探了一段时间,都放下心来,真正开始交手,打得昏天暗地,却都没有损伤。
因为吴王是防御天骄,能挡住宋公的所有攻击,自身攻击手段又很单一,奈何不了宋公。
也正因为吴王不擅长攻击,这才有了之后一众巅峰灵台围攻吴王。
看起来吴王被一群人围着打,完全没有机会还手,实则毛都没伤到一根。
这群巅峰灵台是很开心,有机会和地仙交手,不说有所领悟突破地仙,至少以后喝酒的时候有吹牛素材了。
苦得是联军的其他灵台,他们只能依靠数量优势对抗吴国的巅峰灵台,更苦的是祝平炎,他找不到灵台来帮忙。
所以他只能问手底下的联军军官,联军里有没有可以控制天气的天骄。
可这些军官只是凡人,他们虽然出生贵族,却不可能像孙武一样出席天骄的宴会,也就很难认识全国证道。
于是这些军官再回各自国家打听,虽然人都在一起,但这正打仗呢,打听消息困难,把人从战场上带过来也不容易。
在天骄的影响下,阴云至落雨的时间非常短,不过最终也只是绵绵细雨,看来对方的实力也不强。
对于早期火器,这细雨也足以致命。
火绳枪连风都扛不住,就更别说雨了,燧发枪虽说更稳定,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淋了雨一样报废。
好在只是小雨,祝军两人配合,一人挡雨另一人射击,还能维持火力,只不过杀伤力减半。
吴军与祝军的伤亡比例再次被拉大,但祝军的伤亡数量反而减少了。
虽然后排吴军可以抛射,但最主要的杀伤力还是第一排吴军的直射。
当祝军火力强大时,第一排会被迅速击杀,第二排可以直接攻击,这也就是交火最强烈的时候,祝军与吴军都伤亡惨重的原因
而当祝军火力变弱,第一排射完箭之后大部分都能存活,反而要等待很长的上箭时间才能再次射击。
双方的死亡人数都降低了一大截。
从这方面来看,这似乎更有利于祝军拖时间,但实则不然。
没了祝军强大火力的阻挡,吴军前进的速度更快了。
-
在五百米至三百米处,吴军单方面被诸葛连弩射杀,孙武要前进。
在三百米至两百米时,吴军可以安稳的杀伤祝军,孙武还要前进。
两百米遭遇祝军凶猛火力,吴军死伤惨重,孙武想的还是前进。
优势时间有限,孙武从没指望重弩杀敌,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他的所有命令也都是为了这一个目标。
与祝军近战交锋,然后击溃祝军。
-
看着越来越近的吴军,祝平炎焦急的再看向莒子,二段凤舞还是没有出现。
他甚至在心中疑惑,为什么这次的二段凤舞格外漫长?上次好像没有这么长时间,难道莒子故意坑害他?
不过他很快就让自己冷静下来。
衡量二段凤舞速度的不是客观时间,而是吴军的脚步,不是二段凤舞太慢,而是在孙武坚定不移的指挥下,吴军前进的脚步太快。
一百二十米,一百一十米,一百米,吴军到达预定位置,禁卫们看着祝平炎,祝平炎却摇头:“再等等。”
九十米,八十米,七十米,祝平炎终于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