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今贸然改革,恐怕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朝廷的稳定。”
张诚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大人所言差矣。科举制度虽有其历史功绩,但如今已出现诸多弊端。就拿近年来的科举考试来说,许多有才之士因家境贫寒,无法贿赂考官,最终名落孙山;而一些不学无术之徒,却凭借关系和钱财,轻松获取功名。这样的科举制度,如何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又如何能为朝廷效力?”
另一位老臣紧接着发难:“张诚,你说的这些不过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而且改革科举,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这让朝廷如何安抚人心?”
张诚微微一笑,说道:“大人,个别现象的积累,就会成为普遍问题。至于触动利益,改革本就是为了长远发展,为了国家的未来。若因害怕触动利益而固步自封,那国家又如何进步?”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得异常激烈。张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以及充分的准备,一次次巧妙地回应了反对者的质疑。而支持改革的官员们也纷纷站出来,为张诚说话,朝堂上的局势逐渐向有利于改革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苏瑶突然出现在朝堂之外。她不顾侍卫的阻拦,大声喊道:“张诚,我有重要证据!”
张诚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苏瑶会在这个时候出现。皇上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有些惊讶,他示意侍卫将苏瑶带进来。
苏瑶走进朝堂,将手中的一叠资料递给张诚:“这是我收集到的科举制度弊端的真实案例,每一个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证人。”
张诚接过资料,心中充满了感激。他将资料呈递给皇上:“皇上,这是苏瑶姑娘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科举制度的弊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皇上接过资料,仔细地翻阅起来。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皇上的表情。许久,皇上放下资料,缓缓说道:“张诚,你的改革方案朕已仔细考虑。如今看来,科举改革确实势在必行。朕决定,批准你的改革方案,即刻开始推行!”
张诚听后,心中大喜,他连忙跪地谢恩:“皇上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朝堂上的支持改革的官员们也纷纷跪地,高呼万岁。而那些反对改革的老臣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科举改革方案终于得以通过,张诚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他知道,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回到家中,婉娘和苏瑶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张诚满脸笑容地回来,两人都知道事情进展顺利。
“老爷,恭喜你啊!科举改革方案终于通过了。”婉娘笑着说道。
苏瑶也在一旁说道:“张诚,这下你可放心了吧。”
张诚看着两位心爱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感激:“多亏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诚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改革的实施工作中。他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步骤,建立了新的考试制度和选拔标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同时,他还亲自到各地巡视,监督改革的落实情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在改革的过程中,张诚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一些地方官员对改革心存疑虑,执行不力;还有一些人试图通过贿赂等手段,破坏改革的公平性。但张诚毫不退缩,他严厉惩治了那些违规官员,坚决维护改革的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改革逐渐取得了成效。越来越多的有才之士通过新的科举制度脱颖而出,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姓们对改革也纷纷称赞,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张诚的爱情也更加甜蜜。婉娘和苏瑶在相处中,逐渐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成为了好姐妹。她们共同陪伴在张诚身边,分享着他的喜悦和忧愁。
然而,张诚知道,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有新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但他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支持他的家人和朋友,还有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的决心。他将继续在科举、当官、改革的道路上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传奇。